2024年夏天,天津酷暑难耐,热得像个蒸笼。要是找一个离天津不太远,且能为炎炎夏日增添一抹清凉的避暑胜地当属北戴河。
北戴河被称为“东亚避暑地之冠”。在北戴河22.5公里的海岸线上,沙滩和礁石相互交错,除了避暑,还可以在这里观赏日出、看碧海蓝天、观赏各种海鸟,近距离地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每到夏季来北戴河避暑的游客络绎不绝。
“大舅,您什么时候休假啊?北戴河的民宿再不定就没房间了。”刚放暑假,外甥女便迫不及待地询问我休假的时间。
“你就从7月26日开始定吧,我这两天就回去。”好长时间没休假的我,也是归心似箭。
“好嘞!”电话那边传来外甥女兴高采烈的声音。
每到夏天我休假的日子,身为老大哥的我,都要召集两个妹妹和外甥女们,带着父母来一次自驾游。一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这也是常年在外施工的我最好的解压方式,同时也能弥补我不能照顾家里的遗憾。
上一次全家人一起来北戴河,还是二十多年前。那时候孩子们都很小,童年的记忆已逐渐模糊,今年打算让孩子们“重温旧梦”。
到北戴河的第二天,天公不作美,一大早就下起雨来。计划中去鸽子窝看日出没能成行,我们兴致不减,打着伞来到海边漫步。一家人漫步在柔软的沙滩上,乐享其中,陶醉在心。
雨中的北戴河别有一番韵味,像是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更显朦胧。我静静地站在沙滩上,闭上眼睛,任由海风轻拂着脸庞,倾听一波波海浪拍打着沙滩的声音,仿佛自己置身在大海的怀抱中。此时此刻内心所有的烦恼和压力,都随着一波一波的海浪声烟消云散。我不觉地想起了毛主席的那首《浪淘沙·北戴河》“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这首词生动描绘了北戴河海滨夏秋之交的壮丽景色,更是展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怀。
面向大海,思绪万千。我想起了24年前在北戴河施工的那段日子。
那是2000年的下半年,我所在的天津分公司承揽了中国网通的一个项目,负责河北省的留守营站到辽宁省的兴城站这个区段。当时项目部设置了两个驻地,一个在辽宁绥中县,一个在秦皇岛。
那是我第一次当班组长,年轻气盛且精力旺盛。我所在的班组负责三个区间的施工任务,两个区间在山海关外,一个区间在山海关内。在几个月的施工期里,小兄弟们跟着我关内关外两边跑,很是辛苦。那个时候的施工条件比较艰苦,班组不配工程用车,往返绥中、秦皇岛都是坐短途的中巴车,等到了施工现场,再走路到铁路边。一个工程干下来,脚上磨出多少个水泡已经记不清楚了,或许是因为工程干得辛苦,所以我对2000年的工程记忆深刻,对北戴河念念不忘。
施工的时候,再苦再累都不怕,咬咬牙就能挺过去,怕的是老百姓阻工,几十人的施工队伍一整天干不了活,非常影响施工进度。那一年,北戴河附近的一户村民可把我难住了。
当年网通的工程比较特殊,先沿着铁路边挖沟,然后放子管修人孔,最后用吹缆机把光缆从这一个人孔吹到下一个人孔里面。
大多数阻工都发生在修人孔的时候。以前都是挖一条沟放一条光缆,再埋上,不影响老百姓种地。这次不一样,需要在田地里修个井,会影响到种地,虽然给了补偿款,但是老百姓的抵触情绪依旧比较大。阻工这事又有连锁反应,只要有一户停下来,其他人也停下来观望,就要挨家挨户去做工作。
“玉松,就剩下这一家了,其他的都谈好了,咱俩今天无论如何也要把这事解决掉。”项目技术负责人说到,这些天他一直帮助我解决阻工的事情。
“是啊,这几天咱们嘴皮子都快磨破了,终于要大功告成了,今天再去老乡家里谈谈吧,人心都是肉长的,我估计没问题。”
“好,今天不解决咱就不回来了。”就这样,我们一大早就坐上公交车前往老乡住的村子。
“你们两个怎么还追到家里来了?”
“大爷您看这补偿政策咱就不说了,您看这样行不行,我们把井挪到您家的地边儿,不太影响您种水稻。施工进度我们真是耽误不起了,您也体谅体谅我们吧。”我们真心实意地和大爷商量。
“哎,好吧好吧,你们年轻人也不容易,村里人都说,你们说到做到,从来不欺骗老百姓,补偿款发放及时,明天你们继续施工吧。”
听到大爷这样说我长舒了一口气,阻工问题终于解决了。
这么多年过去了,在北戴河的那段日子至今历历在目。那一年我二十七岁,虽然只是我人生中的一个小插曲、小磨炼,却让我懂得了做人说到就要做到,真诚待人,用心做事,常怀感恩之心。
2024年的夏天,我故地重游,北戴河依旧美丽迷人。雨后清新的空气,蔚蓝的天空,碧波无痕的大海,自由飞翔的海鸥,让我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