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页面

一群人的红色朝圣

——参观姚家山红色教育基地有感

发布时间:2025-07-01 作者:潘辉玲 来源:武汉分公司 字号:

10:30,姚家山

晨雾散尽,阳光穿透云层,为苍翠的山林镀上一层金边。通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党员们列队站在“武汉抗战第一村”陈列馆内的烈士雕像前,肃穆而立。山风轻拂,在青铜雕像坚毅的面容上流转,那些被岁月打磨的轮廓仿佛在诉说着八十年前的烽火岁月。

誓言回响:穿越八十年的精神对话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姚家山新四军第五师历史陈列馆前,面向鲜红的党旗,高举右拳,铿锵的誓言在馆内回荡,与80年前新四军将士的呐喊遥相呼应。这一刻,时间仿佛重叠——1941年,李先念、陈少敏等革命先辈曾在这里运筹帷幄,以坚定的信仰开辟鄂豫边区抗日根据地。今天,新时代的建设者们站在同一片土地上,以同样的忠诚,许下对党和事业的承诺。

庄严仪式:革命精神的传承与升华

“向革命烈士,敬献花篮!”随着号令,四名身着白色衬衫的党员代表抬着缀满白黄菊的花篮缓步上前。他们的脚步沉稳有力,每一步都踏在历史的回响上。花篮中的白菊与黄菊交相辉映,在空气中散发着阵阵清香,那纯净的白与温暖的黄,与党员们胸前的红色党徽构成一幅庄严而和谐的画卷。缎带上“革命精神永垂不朽”的黑色字迹庄重肃穆,显得格外深刻。

“向烈士三鞠躬”随着主持人的口令,全体党员整齐划一地弯下腰身。这一刻,时间仿佛凝固。八十年的时光在这一躬中交汇,革命先烈的精神在这一刻传承。陈列馆内寂静无声,只有山风轻轻掠过。当党员们缓缓直起身时,每个人的眼中都闪烁着坚定的目光。

足迹寻根:在烈士故居前沉思奋进

青砖灰瓦,木门斑驳。党员们走进姚家山烈士故居,指尖轻点泛黄的照片、锈迹斑斑的步枪,仿佛穿越时空,触摸到那段热血沸腾的岁月。

“当年,新四军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靠的就是信仰的力量。”一位年轻党员感慨道,“今天的我们,面对市场竞争,同样需要这种不畏艰难的精神。”近年来,武汉分公司在城市轨道交通等领域屡创佳绩,正是这种精神的生动实践。

溪谷行思:行走的党性教育课堂

午后,队伍沿着香溪谷蜿蜒的山路前行。溪水潺潺,鸟鸣幽幽,但比风景更动人的,是同行者的脚步与交谈。

“徒步就像我们的工程建设,既需要个人的坚持,更需要团队的协作。”一位项目负责人边走边说,“当年新四军依靠群众打下根据地,今天我们也要依靠团队的力量,才能把每一个工程打造成精品。”

这是一次涤荡心灵的红色朝圣,更是一场触及灵魂的精神淬炼。当夕阳的余晖为群山披上金色的外衣,返程的大巴缓缓驶离这片红色热土。后视镜里,姚家山的轮廓渐渐隐入苍茫暮色,但镌刻在每位党员心中的精神坐标却愈发清晰明亮。这次寻根之旅播下的红色种子,必将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沃土中破土而出,茁壮成长。正如宣誓时那紧握的右拳凝聚着如磐信念,铿锵的誓言回荡着如铁担当,通号人将带着先烈的殷殷期许,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开拓精神,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勇毅前行,用实干担当书写新时代的奋斗华章。

你看,青山不语,那漫山遍野的葱翠,不正是先烈们守望的目光;

你听,溪流欢歌,那奔腾不息的溪流,不正是我们永不停歇的脚步……

浏览次数:4返回顶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