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离开我已经整整23了。23年,我已迈入中年,多少往事遗忘在岁月的风尘中。但是,父亲的三句口头禅,历经时间的淘洗,不仅没有被遗忘,时至今日,仍时常想起,给我鼓舞和力量。每每想到这三句话,父亲的音容笑貌,生动地闪现。
父亲面对难事、急事,总会说:“是羊,总会轰山上去的。”那时的我,觉得天塌下来,父亲都能顶得住。在我的认知里,就没有父亲办不了的事,解决不了的问题。
我家孩子多,我有四个姐姐。我们一家7口都住在一间房子里。眼看着几个姐姐春天的秧苗般越蹿越高,一间房、一铺炕,实在是局促。爸爸看着急在心里的妈妈,说:“甭着急。是羊总会轰山上去的。”
父亲找人脱土坯、拉石头、买木料、编房笆,在居住的院子西侧,盖起了一间厢房。虽然,房间不大,也很简陋,进屋就得上炕。但是,我们全家人很高兴。三个姐姐可以住进厢房,居住的空间大了许多。妈妈的脸上也绽开了笑容。唐山大地震波及了我们村,房子成了危房。后来,村里统一批房基地,统一规划盖排子房,我们全家住上了四阔五大房。新房搭建的艰辛,都被父亲一句“是羊总会轰山上去的”化解掉。
我小的时候,家里有6亩多地。那时,不像如今啥都是机器,基本靠人力。三夏割麦子、打麦子、种玉米;三秋收玉米、种冬小麦、割稻子。三夏三秋要抢收抢种,父亲陀螺般,没黑没白,连轴转。记得,一年大秋,玉米长得特别好,掰下的玉米小山般堆在地头,二姐发愁得哭了,对着父亲发脾气:这么多,啥时候能运完呢,我干不动了。父亲说:“眼是怂蛋泡,手是金刚钻。”父亲马不停蹄,带着我们全家用小车拉、用背筐背,一趟一趟运到庭院里。父亲和母亲到家,囫囵吃口饭,让姐姐们休息,又借着月光,坐在小山般的玉米堆前,一个一个剥玉米。父亲似乎是铁打钢铸的,从不知道累。
现在,想起父亲这句朴素的话,总让我想起愚公移山的故事。父亲多么像那个愚公啊。
父亲劳碌一生,从没停下奔波的脚步。“活着干,死了算”,是父亲挂在口头的话。他有高血压,我们都劝他,都60岁了,在家养养花,种种草,不要再干活了。父亲就说:“人呢,活着干,死了算。”父亲在一家建筑工地看大门,他仍然是闲不住的。父亲有电气焊的手艺,工地上小推车坏了,他给焊好;铁锨不好用了,他给修理好。他还看不得糟蹋东西。一节钢筋棍、一块砖、一片瓦,一段废暖气片,他都收拾起来。他在工地上,不分分内分外,忙东忙西,让工地上的人肃然起敬。2001年的秋天,刚刚61岁的父亲,突发脑溢血,倒在了建筑工地上,再也没有醒来。
父亲的口头禅蕴含了朴素的人生道理和生活智慧。在我的心里播下了温暖的种子。一日一日,一年一年滋养着我,让我在凡俗的生活里,感受着来自父亲永恒的教诲与启迪,一步一步,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