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公司成立70周年,也是我来到公司的第十年,在这极具纪念意义的时刻,我观看了公司企业文化展厅——70年的筑梦之路,思绪万千,感慨良多。
从1954年组建,负责修建铁路自动闭塞电气集中信号工程,开始完成越来越多的电气集中工程信号、电力、通信项目,经几十年的发展,在1992年至2002年,完成铁道部“通信三年攻坚战”施工任务,参建哈牡、哈柳、武广、京广和铁道部调度中心DMIS工程等上百项工程,创造了“中国铁路史上大型编组站信号施工速度新纪录”;再到自2002年至2011年,紧抓铁路大提速机遇,完成京沪、武广、哈大、向莆、合武、兰新等上万公里施工,获得局级以上优质工程28项;再到2024年这近十年来,积极参与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络建设,累计承担施工项目455项。期间,圆满完成甘青、宝兰、京沈、赣深、张吉怀等35个高铁客专项目,圆满完成广州调度所、成都调度所改造,全面掌握高寒、高原、高温、高湿、高密度复杂施工环境下的核心技术,实现全路首条既有高铁一次性成功换装,创立了全路通信、信号施工工艺细部标准,创造了国内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技改项目建设新纪录,“四电”综合施工能力得到质的提升。
公司这一路走来的历程,就像我曾经观看的《红色财经·信物百年》纪录片里,由我们通号公司讲述的铁路信号的“活化石”---青龙桥站的煤油灯,守护铁路的这70年一样,既守护着我们不变的传承,又在与时代共同进步,飞速的发展。如今的列车控制技术越来越先进,信号标志越来越少,看着飞驰的高铁列车,谁能想到最开始的信号只是靠一盏煤油灯来传递的呢。而身处当代的一名通号青年员工,我也一样为公司最开始的施工环境而触动,更对比如今的发展而震撼,公司发展这70年,也是铁路信号发展的70年,从人工信号到机械信号到电气化信号,再到如今的系统自动化、智能化控制,回顾这70年的征程,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是一代代的通号人拼搏奋斗出来的,他们秉承着公司“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争创一流”的产业报国精神,汗水撒遍祖国大地铁路线的每一个角落,海拔几千米的高原、零下几十度的寒地、荒无人烟的戈壁,无论身处何种艰苦的环境,他们的心中永远只有如何把工程做好,如何把技术提高,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正是他们的无私奉献,艰苦奋斗,代代传承,才使得铁路发展到今天,他们以大地作纸,以奋斗为笔,描绘出纵横交错的铁路线条,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人民具有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作为一名新时代员工,回顾这70年的光辉业绩,以及这70年来先辈们展现出的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心底油然而生的是强烈的自豪感、荣誉感,与之而来的,是深深的责任感、使命感,一代代的先辈们拼搏终身换来公司如今的盛况,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接好这一代的接力棒,将这份荣誉继续发扬光大。在绿皮与高铁同处,历史与科技碰撞的今天,我们是否憧憬过未来在我们的努力下会又发展到怎样的一个画面?
历史与实践充分证明: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我们祖国铁路的发展远不止于此,我们公司的发展也才刚刚掀开宏伟画卷,先辈们为我们开了好头,奠了根基,铁路的发展又随着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中国高铁的未来规划要在2035年,现代化铁路网率先建成,铁路网内外互联互通、区际多路畅通、省会高效连通、地市快速通达、县域基本覆盖、枢纽衔接顺畅,网络设施智慧升级,有效供给能力充沛,这正是我们大展宏图的美好时代,我们也相信自己,立足本职岗位,保持健康积极的心态,勇敢面对挑战,认真学习,脚踏实地,在知识能力不断积累和创新的过程中,练就过硬的实力和高强的本领,在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中奋发有为。
七秩荣光,薪火相传,就像那铁路“信号灯”,我们应郑重接下先辈们的传承,发扬他们的精神,勇当先锋,敢打头阵,以坚定不移的信念、奋勇攻坚的能力、勤劳务实的作风,以朝气和拼搏继续谱写中国铁路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