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的办公桌,爱囤堆。一波又一波的物件泛滥开来,置物框,我摆三;绿植盆栽,六七盆;学而时习之的各类书籍若干;开会笔记本,工作备忘录本,规章制度文件种种;休闲类的绿茶,咖啡……后来渐渐接触到一个新鲜的词:“极简”,才慢慢改变了以前的各类习惯。
办公桌,是我们在公司这个大家庭中面积最小的世外桃源,职场精灵们在这个镇定的场所里施展自己的个性,形成一种自我修行的气度。它有别于记录语言的录音笔,也不同于记录运动轨迹的计步器,它客观真实地记录着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形成了一条条细密的工作轨迹,见证着书桌主人的一步步成长。它是一种感性的盲盒,会给你留下经典的知识,或者在一瞬间让你迸发出珍惜的灵感,抑或带给你各类涌动的奇思妙想让你妙笔生花。办公桌,或许是工作时最懂你的亲密物件。
我们的办公室里通常有两类人。一类人擅长整理,她们的办公桌永远都是保持良好的摆放秩序,每日下班前都将办公桌整理的不染人间烟火;而另一类人擅长混乱,她们的办公桌凌乱的看似毫无章法,无规制,但是她们却总是能从这堆砌的包围圈中找到充实的感觉。无法去评判到底哪一类才是正确的方式,因为极简整洁和杂乱无序的选择或许只是代表书桌主人的一种生活态度。有研究表明,擅长极简整洁类的人与擅长杂乱无序的人获取知识的方式截然不同。极简整洁人士会按照已分类好的资料精准、迅速又专业的直击目标,寻找到答案,好像游戏中选取一条捷径,毫不犹豫直达终点。而杂乱无序人士则完全不同,他们扮演着探险者的角色,在凌乱的资料里找寻答案的过程中,正因为不知道所需资料具体位置,所以需要在未知的旅途中不断去寻找答案,沿途会收获颇多意外的知识风景,不断丰富着个人独特的大脑储备库。抵达终点站之后,极简整洁类人士会拿出各类的标准答案,而杂乱无序人士却会分享更多“额外的惊喜”。或许所得与最初的预想并不一致,但他们确是在享受这独特的“不一样的旅程”。
“以办公桌的面貌来取人”,或许并不公平,因为它不能作为我们性格的探测器,但是我们又不得不承认,由于办公桌长时间记录着我们工作时候的思维轨迹,它的状态也代表了一个人头脑里的状态。同时它还能侧面反映出主人的性格。现在我的办公桌也渐渐变得趋于“极简”。没有多余的摆设和装饰,就不会被不必要的东西占据物理和心里空间,目光所及皆整洁有序,思维亦清晰明朗。
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而所谓的大事必作于细。我们能做的就是做好眼下的每件小事,脚踏实地,方能触碰到更大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