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页面

重温满江红

发布时间:2023-02-20 作者:吴玉松 来源:天津分公司 字号: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每当读到岳飞的《满江红》,都不由得让人热血沸腾,今年春节档贺岁电影《满江红》结尾处全军复诵《满江红》的桥段更是让人看得热泪盈眶,将观众的情绪完全调动了起来,激发起了我对《满江红》极大的兴趣。

说起这首传颂至今的宋词,首先要提起的便是词牌名了,经过查阅资料发现大家对“满江红”的来源说法不一。一说调名咏水草。满江红是一种生长在水田或池塘中的小型浮水植物。秋冬时节,它的叶内含有很多花青素,群体呈现一片红色,所以叫作满江红。二说调名咏江景。唐代诗人白居易《忆江南》词有“日出江花红胜火”之句,描绘太阳出来光照江水的美丽景象。这个文艺范十足的词牌名,由于抗金英雄岳飞注入了满腔爱国情怀,而被家喻户晓。清末女革命家秋瑾就曾用“满江红”作为词牌名创作了《满江红·小住京华》,其中我最喜欢的便是那句“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完美表现了秋瑾不甘身为女子的英雄情怀,抒发了她为国报效的决心、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壮志。

满江红是按照什么格律写的呢,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古人把汉字的音调分为“平、上、去、入”四声,其中“平”分为“阴平”、“阳平”,对应我们现代普通话中的“一声”和“二声”。所以,对应我们今天的汉字读音,“平”就是“一二声”发音,“仄”就是“三四声”发音。而“平平仄仄平平仄”就是“平起仄收”格式,所以如果使用这种格式的诗句就可以肯定是合律的律句。这些深奥的解读本是在中学时间学习过,现在都随着时光的流逝忘到爪哇国去了,结合着网上的资料才大概回忆起来,看来我到了这个年龄是与词人无缘了。

大多数和我一样的七零后,应该都是从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老师的《岳飞传》里了解到的民族英雄岳飞。记得小时候,每个村子里都有一个大喇叭,广播村子里的重要通知、包括谁家有信件到了大队去取信、或者接个电话等等。平时大喇叭下没有人停留驻足,但是到了固定时间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评书节目的时间都回在大喇叭下围坐了大批听众,而我就是其中一员。从大喇叭里我知道了岳飞的故事。“岳母刺字”、“直捣黄龙”这些故事伴随了我整个的童年,对秦桧的恨至今耿耿于怀。

如今《满江红》一词更是被放在了中学生的课文之中,今年的新学期开学便看到了多所中小学师生集体朗诵《满江红》的新闻。我认为太有必要了。民族英雄岳飞的精忠报国,忠勇大义能够引导师生心系家国,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让学生们懂得学知识、长本领是立身之本;知感恩,懂孝悌是做人之本;怀家国,系天下是至臻之本。

重温《满江红》,字里行间彰显着岳飞的壮志凌云,志在千里,但也流露着当时的无奈,回想起最后的结局,不免让人有些唏嘘,但《满江红》却被传颂至今,警醒着世人,尤其是那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浏览次数:173返回顶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