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页面

工程队里的“鸿雁传书”

发布时间:2022-03-07 作者:吴玉松 来源:天津分公司 字号:

鸿雁传书在百度百科里是这样描述的。鸿雁传书又名飞鸽传书,是一个汉语成语,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鸿雁传书指通信。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相信在工程队里工作的朋友们体会更深。能够与家人随时随地的联系,第一时间与他们共同分享自己工作中的快乐与苦恼,是每一个工程人的美好愿望。

我参加工作那一年是1993年。那个时候与家人联系只有书信,这一种方式。想要与家人、同学、朋友交流、分享你的喜与忧,仅有写信这一个办法。

我参加的第一个工程是哈尔滨至牡丹江通信改造工程,驻地在黑龙江省尚志市一面坡镇,从黑龙江至天津一封书信单程怎么也得三四天,一来一往交流一次就得十天左右。那个时候自己不满二十周岁,现在看来那时自己还真是个孩子。一工作就跑到了遥远的黑龙江,面对一群陌生的同事、面对着陌生的工作环境,思乡之情日益强烈。

那些日子,我打发工程队里寂寞时光的方式,就是给我的父亲、我刚毕业散布在全国各地的同学写信。通过父亲语重心长的教诲,通过年龄相仿同学们的相互鼓励熬过了那段不太适应的时光。

后来自己有了女朋友直至升级为爱人,也是通过书信来慰藉自己独在异乡空落落的心情。每天下班后第一件事就是跑去调度那里,看看有没有自己的家书。拿到书信后,便迫不及待的打开,躲在一边,独自享受那一份属于自己的小美好。以至于那段日子在大街上只要看见邮递员骑着自行车忙碌的身影,我都感到是那么的亲切。

时间来到了1997年,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家人联系不再是书信这一种方式了。那时候在工地可以往家里打电话了,因为每个家庭都安装了家庭电话。书信就很少写了,那种方式哪有打电话来的直接,来的方便,因为可以听见家人、朋友的声音了。但是也有个缺点,写封信贴张邮票才八分钱。可是打一个电话一分钟就好七八毛钱,有的地方甚至一个长途电话一块多钱啊,在经济不太宽裕的时代,那可是真金白银。

就这样也阻挡不了大家的思乡之苦,也想尽了各种方法省钱。有的打电话时把手表就放在眼前,生怕电话撂早了浪费几十秒的宝贵时间;有的尽量长话短说、言简意赅;有的业余时间就去邮局、电话局附近转悠,购买话费更便宜的电话卡。

后来各地的电话局还推出了周末话费半价的措施,这可极大了节省了电话费。于是大家把打电话的时间都安排到了周末,一到周末大家伙就像商量好了似的,都在电话局碰头。以至于出现了每到周末,电话局门前就排起了长队,都是和我们工程队员一样的打长途电话的人们。这真是一部电话里,埋藏这多少人的故事,多少人的儿女情长。

随着我国通讯事业的高速发展,手机的普及,结束了电话局门口的热闹局面。话费套餐的多样化,大家也有条件拿着手机煲起了电话粥,一次电话打完脸上贴近手机的部位、手心里都是汗,手机都感觉到发烫了。从那个时候,我们都离不开手机了。它既能够打电话、也能够发信息、最关键的还能够玩游戏,一部手机打发了多少寂寞的日子。

QQ的发明,则又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不仅可以在各类通讯终端上聊天交友,还能进行免费的QQ视频通话、QQ语音通话,或者随时随地收发重要文件。

一只戴着红色围巾的小企鹅又成了工程队员的最爱,几乎每个人都注册了QQ号码。只要是认识的人,久别重逢后最后留下的联系方式里,一定有QQ号。我的通讯录就是这样记录的,某某人、家庭住址、联系电话、QQ号码。就这样大家时常碰头的地方又改成了网吧。面对面的与家人聊天的感觉真好。

对于工程队里的人来说,自然是哪个工具方便与家人交流,就用哪个。大家可以随时随地与家人发信息、聊视频了,就算生活琐事,都可以发个朋友圈,让大家随时知道你的动态。真的很羡慕现在工程队里的年轻人,他们赶上了这么好的时代,过上了这么幸福的生活。一定要让他们知道美好生活来之不易,这是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一代一代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下的丰功伟业。

工程队里鸿雁传书历史变迁同时,我们从事的铁路事业也在飞速发展,从内燃机车到电力机车,再到和谐号、复兴号,人们的行动轨迹也在由偏安一隅到畅游四海。70年来,中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的艰苦奋斗,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伟大成就。

鸿雁传书不是历史,而是那一抹抹挥不去的乡愁……

浏览次数:193返回顶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