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艺苑

洪洞印象

发布时间:2021-06-24 作者:吴玉松 来源:天津分公司 字号:

2021年6月上旬,因工作原因一周之内我两次出差到了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以前对洪洞县不是特别的了解。在我的印象中只知道京剧苏三起解的故事发生在那里。脑海中只记得那一句著名的京剧唱词“苏三离了洪洞县”。

以前每出差到一个地方,我都有个习惯,就是要了解一下当地的民俗风情。出差归来敲击键盘记录回味一下,每一次的所见所闻,奇闻异事。

这一次出差洪洞虽然只停留了两天,却让我对洪洞县有了更深的印象,有了更深的认知。我被这里浓郁而独特的民俗风情、古老的人文资源深深地吸引着。

要想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必须要走进当地的生活。来山西一定要在汾河岸边走一走。因为汾河是山西省内最大的河流,是山西人的母亲河,对山西省的历史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汾河流经山西省的忻州市、太原市、吕梁市、晋中市、临汾市、运城市,全长713公里。

在到达洪洞的第二天清晨,起床后来不及吃早饭,我便步行来到距宾馆不足一公里的汾河湿地公园。漫步在鸟语花香的汾河岸边,看着哗啦啦的汾河水川流不息,静静地从我身边流过,心情格外舒畅。打开手机用抖音记录下了这个美好的清晨。

要想了解当地的历史,你一定要走进这个城市之中,用眼去看,用心去感受。傍晚时分,我漫步在洪洞县城的胡同里向着苏三监狱的方向走去。我没有走大路,因为大路边的建筑比较现代,而我选择了走胡同这个方式去慢慢寻找、品味着洪洞县城古老的民居给我带来的视觉冲击。

走在洪洞的大街上,我还发现一个有意思的事情。路边的厕所都写成“解手场”,每个厕所门口还配有对联,如“当年解手移民苦,今日开怀故事长。”原来这也是有典故的。在明朝初期对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过程中,官方都将两个人的手反绑在一起,遇内急上厕所时才将手解开。现在人们普遍认为解手就是去洗手间或去卫生间。

要想知道洪洞为什么能闻名天下,你必须要知道,在历史上在洪洞发生了两件著名的事件。其一就是明代最大规模的移民活动始于洪洞大槐树;其二就是明代冯梦龙的白话小说《警世通言》中有一则《玉堂春落难逢夫》,讲的是发生在洪洞县的一段冤案故事,此事后来改编成了京剧《玉堂春》,自此洪洞冤狱让天下人不寒而栗。苏三监狱和大槐树景区如今也成了来洪洞旅游必去之地。

这次来到洪洞,让我知道了一句北方谚语“问我祖先在何处, 山西洪洞大槐树”。据说广为流传了很久了,请原谅我的孤陋寡闻我是第一次听说这句谚语。但是大槐树移民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

打开百度了解了一下历史上的大槐树移民。洪洞大槐树移民的时间从北宋末年宋室南迁开始,到明朝洪武、永乐形成高潮,一直延续到清代中叶,约700余年的时间 。明朝洪武、永乐年间的大移民,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有组织、有计划的一次迁徙。为了巩固明朝统治,朱元璋实行移民屯田,奖励垦荒的民屯、军屯、商屯之制,这对恢复生产、增加人口、发展经济、开发边疆、文化交流等都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迁徙长达五十年之久,涉及1230个姓氏,由这里迁往各地的移民后裔,数以亿计。

听宾馆的服务员给我讲,大槐树寻根祭祖习俗是山西省洪洞县在清明节期间举行的一种中国民间寻根祭祖活动,主要是移民后裔通过焚香、献供、跪拜等形式,表达自己对祖先和家乡的怀念之情。大槐树是闻名全国的明代迁民遗址,多年来,大槐树被当作“祖”,当作“根”,成为亿万中华儿女溯本寻源的圣地。

听服务员这么一介绍,我决定去大槐树寻根问祖园一探究竟。因为我是上午十一点的火车回津,留给我参观的时间只有两个小时。但是我还是走马观花的参观了一下大槐树景区。

早上七点我打车来到大槐树景区,景区大门为一个巨型的仿根雕建筑,很是壮观。其造型古老沧桑、伟岸厚重、支根入土、虬劲有力,寓意大槐树后裔同门、同根、同祖、同心。虽然我到的时间有点早,但是景区门口已经有三三两两的游客在拍照留念了。我从美团下单后,扫码进园。进园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面影壁,墙上写着巨大的根字,为美术家张仃所题写,字体苍劲有力,稳健端庄,隐含象形,寓意深邃。我拿出手机拍了几张照片,这时一位漂亮的导游员来到我的身边。

“先生需要导游讲解吗?”

“对不起,我时间仓促就不需要了,您能帮我拍个照片吗?”

“好的,没问题,我们这里有免费的导游图,您可以拿一份,方便您游览。”导游姐姐没有因为我拒绝她而生气,反而给我提供着方便,这让我对这个景区和洪洞人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我按图索骥,很快找到了第一代大槐树遗址。第一代大槐树早已不存在了,景区塑造了一个仿真的大槐树树立在广济寺前的广场上,二代三代古槐至今仍然绿意盎然。颇为遗憾的是,因时间仓促没能赶上表演大槐树移民的情景剧。

我又根据游览图指引来到了祭祖堂。在这里陈列着上千个姓氏的祖先牌位,几乎每个游客都能找到自己祖先的牌位。我也像其他游客一样跪拜了一下吴氏的祖先牌位。随后我就匆匆赶往火车站回津了。

两天的相处,时间虽然短暂,却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洪洞文化底蕴的深厚。洪洞虽然缺少了一些现代化城市的气息,但是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而文化正是一座城市的名片和不可或缺的内涵,她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需要世代传承。期待下一次与洪洞再相遇! 

浏览次数:188返回顶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