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页面

读书伴我行

发布时间:2021-05-07 作者:吴玉松 来源:天津分公司 字号: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讲述他与书的“不解之缘”,号召大家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学乐学”。

今年我四十八岁了,每当看到新职工捧起书本,在休息时孜孜不倦的时候,都会让我想起这些年我读过的书,看过的报。记得我读的第一本读物是一个杂志《儿童时代》。现在只记得她是由已故的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创办,《儿童时代》在第一时间捕捉第一亮点,在第二课堂延续读者的快乐时光。如今回想起来已经记不清当时的具体文章了,毕竟年代久远了,但是杂志里的一些励志故事对我影响深远,至今记忆犹新。

那是在八十年代我在上小学的时候。因为我的父亲是一名教师,读书看报我比同龄人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优势。记得有一天爸爸下班到家后神秘地从书包里拿出一本书。“儿子,你看看这本书喜欢看不。”我一看看封面花花绿绿的很是漂亮,就接过来读了起来,从此以后再也放不下。

我最喜欢的是这个杂志的中间的那几页连环画。都是一些励志的故事,我可以把它从杂志里取下来,按照说明把这几页叠起来,用订书机订好后,再用小刀子裁好,这样一本精美的小人书就做成了。这在当年可是爱不释手的好读物,同学们放学后都喜欢和我一起回家写作业一起玩,因为我的家里我已经攒了厚厚的一摞他们爱看的连环画。

这些连环画里,我最喜欢的一本就是海伦凯勒的故事了。海伦·凯勒是美国着名作家和教育家。她在一岁多的时候,因为发高烧,脑部受到伤害,从此以后,她的眼睛看不到,耳朵听不到,后来,连话也说不出来了。她在黑暗中摸索着长大,最后成为一名作家。连环画里讲述的是她七岁那一年,家里为她请了一位家庭教师,也就是影响海伦一生的苏利文老师。在老师辛苦的指导下,海伦用手触摸学会手语,摸点字卡学会了读书,后来用手摸别人的嘴唇,终於学会说话了。这个励志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初中的时候,在一个暑假里我读完了我看过的第一本小说《红岩》,当然也是爸爸从他们学校的图书馆里给我借的。记得刚拿到书的时候有些惊讶,“这书怎么这么厚呀,这个假期我读的完吗?”爸爸说:“不着急还,慢慢看你会喜欢的。”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双枪老太婆”、“小萝卜头”、还有江姐。我最痛恨的是叛徒甫志高。我被书中江姐他们这些革命志士为真理而斗争的坚强意志和大无畏精神所感动。当看到江姐受刑的片段我流泪了。“竹签子是竹子做的,但是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江姐的这句话我终身难忘。

四年的中专生活多姿多彩。我读过的书,看过的报也是丰富多彩的。先是迷恋上了琼瑶、岑凯伦的言情小说,随后沉迷于金庸的武侠世界里。“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基本都读了一遍。喜欢令狐冲的率性而为,放浪潇洒,豪放不羁,重情重义,心高气傲,不惧强横;也喜欢郭靖的对父母孝,对国家忠,对爱情贞,对朋友义,对子女爱;更喜欢杨过的赤诚之心、热血情怀、至情至性、随性率真。

四年的中专生活我还喜欢买报纸、杂志和邮票,基本上从嘴里省下的钱都买这些了。业余时间总是停留在报刊亭旁买回《足球报》、《体坛周报》、《音像世界》等报刊杂志大家一起传阅。

1993年工作后,那时还没有互联网、智能手机。在一些条件艰苦的地区,电视信号、收音机信号都不太好,所以那个时候工程队里的生活是枯燥的。好在还有读书这个爱好,来打发时间,充实自己。

每到一个新工地都要去书市里去逛一逛。有一段时间特别喜欢看周梅森、王跃文的反腐小说。最喜欢周梅森的《中国制造》后来改编成电视剧《忠诚》,该剧成功塑造了一批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党员干部形象。还喜欢看陈忠实的《蓝袍先生》、和比较著名的《白鹿原》。2000年以后海岩剧风靡全国,他的书我最喜欢看的是《玉观音》。工作后我最喜欢读的杂志是《读者》,正如杂志社官方宣传的那样,《读者》杂志追求高品位、高质量,力求精品,于1981年创办以来,杂志呈现了刊物的丰富性及多样性,赢得了不少读者的喜爱。走进社会,进入人心,以春雨润物细无声的交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帮助人。

在工程队里读的第一本书是钱钟书的《围城》。这部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被誉为“新儒林外史”。钱钟书的《围城》果真是把语言运用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这本书有许多亮点,值得你去反复研读。

在我读过的书中,最烧脑的是外国名著,烧脑的是外国名字真是不好记,而且特别的长,这需要花费我好长时间记名字。其中有一本书是俄罗斯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痴》。这本书是我在参加集宁至二连浩特铁路光缆改造工程中买的。1998年因施工需要,我和其他两名同事住在一个叫做乌兰哈达的小站里,在那个孤独的小镇我把烧脑的《白痴》读了一遍。如今想起这本书只记得女主人公的名字了,“纳斯塔霞·菲利波夫娜”现在我还能熟练地叫出她的名字,至于小说的故事情节早就随着时光的流逝,忘到爪哇国去了。

时代在发展,传统的读书方式已在改变,年轻人更喜欢端着手机阅读电子书,这种读书方式简单轻巧,还节约成本。今年我也用手机阅读了陕西作家陈彦的《主角》和《装台》。

现在的年轻人真是幸福,不用像我年轻时那样,过着拮据的日子,掐着手指头算计着,自己还有多少零花钱可供自己支配买书。

我认为现在的年轻人不管你的生活方式如何改变,只要你能每天坚持读书就是极好的。

我曾经三次搬家,每次搬家都要清理掉一些平时不总用的老物件。但是每一次我都舍不得抛弃我买的每一本书,我要把它们一直保留下来,闲暇时随意从书架上取下一本,再翻翻看看。我在我买的每一本书的扉页上都用钢笔写下了购买它的时间和地点。

时光荏苒,如今自己已经年近五旬了,虽然皱纹已经布满了脸庞,但自己依旧有一颗喜爱读书的年轻的心。有人说读书是一种享受生活的艺术,读书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我始终坚信学无止境,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朋友们,闲暇时光,一杯茶、一本书,徜徉在书的世界里,不香吗?

浏览次数:229返回顶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