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页面

画 作

发布时间:2020-11-03 作者:王一臻 来源:城建公司 字号:

前阵子的一个礼拜天,我坐公交车去公司加班。因为不用像平常一样起太早,所以出发时早已过了清晨日出东方的朦胧时刻。

那天。

风很轻,云很淡,天很蓝。

空气里,干涩中荡漾着秋末的微甜。

眼眶里,湿润中闪烁着明亮的清欢。

周末的公交车远没有平时那般人潮涌动和拥挤不堪,大多数人们似乎都在安静地享受着周末早间的慵懒又或温馨甜蜜的家庭时光。出门在外奔波的,除了勤劳无休的建筑工人、快递小哥还有像我这种偶尔周末加班的上班族外,就还剩下一个特殊的群体。

这个群体不分男女,无论出身。不管是谁,只要加入其中,就永远都会在这个如花似玉的年纪里忙碌地奔波。因为他们就是四处求学,仍在积蓄力量,努力丰富自己学识的学生们。

有时,我很庆幸自己能够出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因为比起现在的孩子来说,学习压力真的要小太多。

公交车来到一个站点后,上来了一个背着黑色宽大画板的男孩儿。男孩儿长得很瘦小,看起来也就只有十几岁,可他身后的画板却十分庞大,以至于他上车需要侧着身子才能上来,不然就会被车门卡住。

从他提着的一兜子油彩还有画笔画盘不难看出,他学的应该是油画。于是我猜他定是要去某个地方与同学汇合,然后开始这一天的户外写生。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是啊,秋天是色彩丰富的季节,能在这个晴好的天气里走到户外,或驻足山泉溪畔,听水声潺潺;或停步红叶半山,看光影斑斓;或傲立都市路边,伴人潮悠然……每一步都是景,每一笔都是情,每一物都是点缀这秋天画布上的精灵。而画作上每个匆匆走过的人所带起来的风,又寄出了多少思绪和想念……

突然想起九月份的时候,我和同事一起去成都参加中建协的QC发布会。白天,我们倾听着每一组选手的成果,在他们的慷慨陈词中记录着我们应该学习的要点和努力的方向。

夜幕降临,一身疲惫的我们游走在宽阔整洁的成都街头。晚风轻拂,吹来九月成都沁透着花香的凉爽;伴着音乐,我们彼此分享着一天的收获。

不知何时,我们竟走到了一个灯火通明的大楼外,几个穿着商务简装的年轻人站在门口轻声说笑着,他们旁边摆着许多落地的海报。

我们走近查看,原来楼里的大厅中正举办着一场油画展。左右无事,且我们衣着还算得体,于是索性进楼一观。

对于同伴来讲,参观油画展似乎已经习以为常,因为他有一个画家朋友,闲暇之时他总会前去拜访。但对我来说,这还是第一次。可就是这样一次与画展的不期而遇,给我的心灵造成了极大的震撼。

走在明亮宽敞的油画长廊,两侧挂满或大或小,或长或方,镶嵌着金属边框的油画作品,一种厚重却又不失端庄的氛围瞬间扑面袭来。也许,这就叫艺术气息吧。

里面人不少,但却静得出奇,除了人们走动时皮鞋在地面上发出轻微的声响外,就只有理查德克莱德曼轻柔舒缓的钢琴曲从音响里缓缓飘出来,此外再无任何杂音。每一个人都沉浸在一幅幅画作里面,仰望凝视,身心融合,似乎在与画作进行着灵魂深处的交流。

我虽然不懂油画流派,但在我看来,每一幅画作都及其细腻,远远看去,如同照片般真实而又清晰。观赏多时,我发现我更加喜欢那些山水和田园风光的画作。油彩的铺陈,光线的调和,让一束鲜花或者一束光晕都显得那么真实。看得久了,仿佛让人感觉置身其中,与山水相拥,与自然融合,忍不住想要在画中平躺下来,感受这缠绕全身的静谧,感受这山河依旧静待故人的期许……

有一幅人物画像令我记忆深刻,因为画中人物是一位建筑工人。正如我所在的工程单位一样,画面上的人物是我在任意一个建筑工地上都能看到的普通一员。他身上穿着溅满星星点点泥浆的反光服,肩上搭着看不出具体颜色的毛巾,头戴黄色安全帽,烈日下一手叉腰,一手举着水杯,脸上挂满劳作后略显疲惫的微笑。我站在画前,就好像与一个真实的人在面对面交流。

我猜画师定是经常驻足工地,才能精准把握每一个基层建筑工人的神态,然后用画笔将他们刻画得如此传神。当时的我,发自内心由衷地赞叹着画师。因为这些普普通通的建筑工人,是很多行外人见不到的,工地大门一关,围挡一围,谁也不会知道万丈高楼平地起的背后,是多少人辛苦的付出。而现在,他们走出了工地,栩栩如生地站在人们面前,展示和述说着很多世人不知道的故事……

公交车又行驶了大约七八站的距离,那个男孩儿便下了车。我扭头看去,旁边就是宽阔的汾河河水。河面波光潋滟,水天一色浑然天成,在岸边金黄枝叶的映衬下,更加显得暖意融融。我虽然不知道男孩儿会画些什么,但不管怎样,他都将以画作的形式展现出我们平时生活中所观察不到的另一种美吧。

 

浏览次数:437返回顶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