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页面

当妈也是修行

发布时间:2020-10-15 作者:张梦童 来源:电气公司 字号:

我的育儿启蒙是从尹建莉老师开始的,她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给我打了一个特别好的基础。我在女儿五个月左右就开始受她书中“爱与自由”和“无条件的爱”等观念所影响。现在孩子快两岁了,对所有新奇的东西都“执拗”的想把玩,每天都寻找她没摸过的东西,总之就是会常常“造反”。而我一般都不会阻拦,她想怎么玩就可以怎么玩。因为我知道那是孩子在探索,不是捣乱。

现在每次孩子“造反”时,我都会先保持平静,然后在心里问问自己,“是弄烂一卷卫生纸重要,还是孩子的体验更重要?”“是脏了一身衣服重要,还是孩子的体验更重要?”“是浪费一瓶擦脸油重要,还是孩子的体验更重要?”等等。就这样,时间久了,只要没有伤害到她自己,无论折腾成什么样,我都不会爆炸发脾气。阻止孩子“造反”,可能对孩子有好多不可逆影响。孩子不停的在探索,更有利于及时发现她自己的天赋优势。阻拦就意味着让孩子听话,听谁的话呢?听家长的话。那这样一来就没办法维护孩子的自我意识了,一个有自我的孩子才是真正的他自己。

在育儿上我还很认同李欣频老师的观点,她的观点让我恍然大悟。她说到不建议给孩子买太多玩具,因为这样会扼杀孩子的创造力,玩玩具就是在跟着玩具设计者的思路走,即使是益智玩具。所以买了新玩具,不要养成先看说明书的习惯,可以先让孩子自己琢磨把玩,小孩子是非常会玩儿的!还有就是玩游戏,这也是被游戏开发者牵着鼻子走,在别人的想法里着迷。那么看故事书呢?一样的道理,在孩子挺小的时候最好也不要给她输入别人固有的思考模式。即使是经典故事,也需引导孩子从不同角度和不同角色思考故事的其他可能版本。

现在我也经常鼓励孩子根据自己的生活,创造玩具、设计游戏以及编造故事等,以此来保护孩子与生俱来的创造力。与其花重金去找老师提高创造力,还不如对孩子少些阻拦,放他自己去探索。

我还从一个同事身上学到了不少好的育儿理念。她带孩子出去玩儿总是让她儿子走在前头,孩子自己想看什么就自己去看,而不是一直拉住孩子的手,给他指这是什么,那是什么,给他说,“咱们来看看这个吧……”

发现好的方法,我就立刻实践,在平常生活中我现在也常常是放手让她自己去看、去摸、去研究。

当了妈妈以后才深切的知道,父母如果无知的话,代价实在太大了,这甚至会耽误一个新生命的一辈子。就像那句话“如果你觉得教育的成本很贵的话,那就试试无知的代价。”

孩子就像一面镜子,可以帮助我们照见自己丢失的宝贝。我们总想让自己变的更加有创造力,想让自己变的天马行空,想让自己通过修行而找到本我。我们为此花了非常多的时间,精力、金钱,在外面上很多课。其实真正的教材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的家里面,就是我们的孩子。我们只是需要在与孩子相处时,保有觉知,不是想着如何去教孩子,而是问问我们可以从孩子身上学到什么。如果想向孩子学习就要回到他们身上,活在当下。愿意以孩子为师,然后我们才能踏上一趟非常奇妙的发现之旅。

当了妈妈以后我常常是忙碌的,还总觉得有自己“更重要的事”要做,为此经常爱敷衍她。但是,当我知道这是我的孩子在用她的方式在帮助我成长,我就有了醍醐灌顶般的领悟。感谢我的孩子吧,是她让我成长的越来越完整。

浏览次数:323返回顶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