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潜谈美》是一本只有113页的书,大概5年前朋友推荐购入,那时对美学没有概念只好搁置不曾翻阅。年初疫情严重期间在家整理四处散落的书籍,才有幸拿起领会朱老先生至情至理的表达。小书从净化人心,美化人生的目的出发,以书信的形式娓娓道来何为美,美来源何处,以及美的本质,就像博学的前辈和你坐下来谈心一般,温和的把自己的学问和心得讲述给我们。书中用词的灵气,语句的风趣儿、理论的真知灼见让我圈圈划划,落笔不停,通篇文字皆是知识。
如果你希望,当自己看到一首诗、一幅画或是一片自然风景的时候,比以前感觉到更浓厚的趣味,可以看看这本书。如果你希望,自己懂得像什么样的经验才是美感的,可以看看这本书。如果你希望,如何把自己所做的事情当成一件艺术品看待,可以看看这本书。
老先生深入浅出的以实例辩证的方式细说由艺术的欣赏到艺术的创造再到艺术和人生的关系。从中我学习到了什么呢?讲给你听。
怎样欣赏艺术、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首先,欣赏艺术之美感之前要对背景有所了解,考据是基本功夫,艺术虽然可以受史实的影响,却不必完全受史实的支配,因为艺术是创造的。其次,我们一定要从实用世界跳开,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欣赏物本身的形象。总而言之,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最后,欣赏的态度全凭直觉,注重自己的情感和物的姿态的交流,忌杂有任何成见,物我交流,互相欣赏产生的火花是美感经验,是无所为而为的玩索。
究竟艺术是如何创造出的呢?原以为是天赋,非也。完全不是天才的杰作,而是有些许天赋的人下足了普通人不曾下过的功夫。艺术家一半是诗人,一半是匠人,要有诗人的妙悟,要有匠人的手腕,既要刻意练习下大功夫让手能从心又要在本行范围之外下功夫,处处留心玩索来培养深厚的修养。艺术都是主观的,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是艺术家借作品传达他的情思给旁人,使旁人也能共赏共乐,同时也要研究传达所需要的媒介如何可以造成美的形式出来,艺术的内容和形式恰能融合一气,这种融合是美。
关于艺术和人生,很向往老先生给出的人生哲学指导: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把自己所学的学问事业当成一件艺术品看待,只求满足理想和情趣,不斤斤计较厉害得失…
美在哪里?在生命中。祝我们本色的生活,那发现美的眼睛,寻找趣味的行动力,对可爱生活的感知力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