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翻看台历,发现这一年的夏至竟与父亲节重合。在这六月份独有的温暖而又湿润的气候里,一丝丝感慨之意竟慢慢浸润到我的心田。
就在我低头陷入沉思的一瞬间,眼前事务便有如斗转星移般飞快地向后掠过我的身畔,吹起我的头发在风中凌乱飞舞。最终,画面将我定格在一次初中期末语文考试的考场上。
那次考试的作文主题正是让我们写自己对父爱的理解和阐述。当时的我,若说写母爱可能是行家里手,但对于父爱描写,词汇上却显得捉襟见肘了。
于是,我也与大家一样,绞尽脑汁地把父爱如山、父爱深沉、父爱宽广等词堆砌在作文中,而这些词则当之无愧地成为了当时作文中的高频词汇。久而久之,这些词汇似乎也就定格成为描述父爱的专属代表。
然而,词汇终究只是词汇,我们毕竟无法切身理解和感受这些高大磅礴的词汇背后,“父爱”这两个字的真切含义。除了这些空泛的语言外,我竟只有一些朦胧的、模糊的体会,父爱于我而言,总像是隐约闪烁在我身边,却无法让人聚焦起来,无法让人清晰看透。就像始终隔着一层薄薄的纱帘,纵使外面的世界缤纷多彩,却也看不真实。
直到许多年后,我也成长为一名父亲。在陪伴孩子一点点成长的过程中,我想我终于浅显地理解了父爱的深刻内涵。
父爱,是一种在你感到孤独时,能够赐予你无限力量的爱。
相信很多家庭在带孩子的过程中,都能遇到孩子做出的这道选择题。有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在的时候,多数不会选择爸爸妈妈陪伴。当只有爸爸妈妈在的时候,多数会选择妈妈陪伴。只有家里只剩下爸爸的时候,他们才会向爸爸投来期许和盼望的目光。最初,我以为只是孩子出于大人陪伴他时间的长短,来考虑和选择喜欢的大人。为此我还深深自责,拿出了更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但是后来我发现,孩子并没有因为我增加陪伴他的时间而改变在陪伴选择上的先后顺序。于是,我在一次与孩子的交谈中,终于了解了事情的根本原因。在孩子的世界中,谁来陪伴他一起玩其实是没有本质区别的,而孩子将父亲这一选项永远留在最后,是他们认为,父亲是他们手里最后一颗糖,要紧紧攥在手里,无论如何,这颗糖是不能吃的。这是他们在最孤独、最无助的时候才会需要的一种陪伴,这种陪伴能够带给他们无限的温暖和力量,让他们能够感觉到在突然安静下来的空间中依旧能够无忧无虑。这就是父爱如山,永远的靠山,给困境中的孩子带来永不退缩的希望。
父爱,是一种在你感到欣喜时,能够带给你永不迷失的爱。
也许很多父亲与我或者与我的父亲都有同样的“爱好”,那就是在孩子取得一项在他们看来意义非凡的成就时,总会在恭喜之余再附带上一两句叮嘱或告诫,让孩子不至于被眼前的胜利冲昏了头脑。我父亲就时常对我说“你这只是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后面还有无尽的艰险和挑战在等着你”。念书的时候,父亲说完这句话,我总会笑嘻嘻地翻个白眼,转身走开。工作以后,父亲还是重复着这句话,于是我调侃父亲说,这次应该不是第一步了吧,我记得你说这话应该也有十几次了,不管怎么说,这次应该是万里长征迈出的第十步吧……是的,父亲的爱不仅仅是对我们的支持与肯定,更是鞭策与指引,让我们在兴奋异常之余,能够借着父亲的这盆“冷水”重新清醒过来,重新找准前进的方向,不至于因兴奋过渡乐极生悲而迷失航向。
有时我不禁会想,可能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年龄几许,在父亲面前,我们永远都是那长不大的孩子。我们就像航行在浩瀚海洋中的一叶扁舟,父爱则是陪伴这小舟行稳致远的航标和灯塔,不管风雨飘摇亦或暗礁险滩,不管晴空万里又或长夜深邃,父爱更多时候更像是一种精神的象征,而不在于具体的某件事情。
如今,对于我的孩子来说,我可能正像这北方大地上四季轮回里的初夏,带给他无尽温暖的同时也会偶尔降临阵阵阴雨。而这些,或许都是我们对父爱精神的传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