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页面

放风筝

发布时间:2020-04-07 作者: 张洁 来源: 字号:

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小说《追风筝的人》里,风筝象征着和平与自由。在我国传统中,风筝有去疾病、求高升的寓意,放风筝的活动更可追溯到千年以前。大家耳熟能详的小学课本里“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诗句,就是这一场景的文字展现。

但是,放风筝这个游戏,在我的童年里是缺失的。儿时物质匮乏,所有的需要钱买的玩具,对我来说都是奢侈品,就连向家长提要求的想法都没有,家长忙于糊口,更没有心情给孩子做玩具。80后的弟弟,在八九岁的时候,偷偷地用爷爷家的旧竹帘,跟村里的匠人换取了一个风筝。那是一只竹篾骨架、燕子形状的纸风筝。大概是骨架太单薄,他和小伙伴们兴高采烈地跑出去一会儿,就蔫头耷脑回家了,燕子风筝成了折翼天使,害得他伤心了好一阵子。估计这段往事,也是他童年记忆的一部分了。

正是有了这个缺失,当我的孩子跟我要风筝的时候,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她。

在草长莺飞的季节,选个风和日丽的天气,找个空旷的场所,陪她放飞梦想实现愿望,也一起弥补自己童年的缺憾。确定好风向,让孩子拿好风筝我来放线,逆风走开三四米,让孩子放手的同时,扯一扯线,风筝便开始上扬,这时掌握住放线的速度,线松了就收一收,紧了就放一放。一收一放间,我们鲜艳的大蝴蝶风筝迎风而起、扶摇直上,心里的快乐也随着它升腾起来。旁边的孩子早已尖叫雀跃,伸手来抢我手里的线盘。线盘交给她,看她在草地上像个小马驹一样兴奋奔跑,嬉笑声不绝于耳,真的是很幸福的享受。

因为天气好,草地上来放风筝的人很多,粗略来看大约分为两种。其一,跟我一样,带孩子出来玩,多数是爸爸和孩子共同放飞,妈妈负责拍照,亲子游戏其乐融融。还有一类人群,是头发花白的退休大爷,他们是放风筝的另一主体。大爷们看上去更专业,每个人带好几只形态色彩各异的风筝,不疾不徐逐一放飞。他们活动范围不大,动作娴熟手法稳健,从放到收,风筝几乎不落地,当然也不耽误与旁边好友聊天说笑。一副怡然自得并怡然自乐的神情。

仲春的暖阳下,花香草绿,微风拂面,一边是老人家们悠闲自得,一边是小娃娃们天真活泼,老有所依,幼有所怙,春日里的这幅画面美好又和谐。

 

浏览次数:406返回顶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