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页面

乡愁

发布时间:2019-08-20 作者:吴玉松 来源:通号工程局集团天津分公司 字号: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条河……”每当我听起李谷一老师的这首《我和我的祖国》,总是会热泪盈眶,让我想起我的家乡。虽然这首歌曲表达了人们对伟大祖国的衷心依恋和真诚歌颂,但是这首歌总是勾起我对家乡的思念。

我出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一代,有幸见证了伟大祖国一步步走向繁荣昌盛。同时我还是一名铁路建设者,也经历着祖国高速铁路飞速发展的光辉历程。

我热爱我的祖国,更热爱我的家乡。我出生在天津北辰农村,在那个小村子里,祖祖辈辈居住着我勤劳善良的父老乡亲。参加工作后每年辗转于各施工现场,回家的次数很少。“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像是李白留给我的乡愁。

记忆中家乡的景象是村子里的一座座老屋、我家门前的小菜园和村前静静流淌的小河。

虽然那个时候“穷”与“脏、乱、差”是农村的代名词。但我对家乡的记忆永远是那么美好,因为那里有我的根、我的源,更有浓浓的乡情和淡淡的乡愁。而自己就像一只风筝无论飞得多高多远总有一根细线连接着我和家乡,随时拉近我和她的距离。

童年的记忆是美好的,就像一瓶陈年佳酿,一壶老酒值得我去久久回味。至今难忘无忧无虑的我和小伙伴们在村前小河里嬉闹的场景;夜晚停电时我们捉迷藏时快乐的时光;还有在胡同里踢足球吵架时的“动人场面”……

八十年代初期是一个物资缺乏缺吃少穿的年代。无忧无虑的我却不知父亲母亲每天为了让我们填饱肚子费尽心机。

为了给孩子们增加营养,老妈养了一群鸡,几只鸭子,几只大鹅。鸡仔长大后母鸡留着下蛋,公鸡过年的时候留着大快朵颐。攒够一定数量老妈就会把这鸡鸭鹅蛋用坛子腌起来,过一段时间腌好了蒸着吃。我家门前的小菜园子,茄子、西红柿、黄瓜、韭菜也寄托着老妈无数的希望。

童年里记忆最深的就是,每次父亲要进城开会去了,老妈总是在老爸出发前嘱咐一句。

“别忘了给孩子们买点好吃的。”

到了傍晚时分,我估计父亲快要回来了。我就会去村口的小桥边等着父亲回来。远远的看见父亲骑着车回来了,书包里鼓鼓的,到了近前我二话不说蹿上自行车的后椅架上,搂着父亲的腰一起回家。看着我们吃着父亲买回来的桔子、松花小肚、荸荠等开心的样子,母亲都在一旁默默的看着我们笑着。现在回想起来什么是幸福,那一刻老妈是幸福的。

我的父亲是一名人民教师,九十年代初期教师的工资很低。为了供我们兄妹三人上学,生性勤劳的父亲站了一天讲台下来,回到家连口水都顾不上喝,一撂下肩上的背包,就急匆匆地往西瓜地里跑。只为了给种了几亩地的西瓜苗浇水、施肥、锄草、捉虫……父亲说,“现在政策好了,可以种东西拿到市场上去卖了,咱们家生活质量的提高都寄托在西瓜上,只要精心照料瓜苗,你们上学的学费压力就能得到缓解”。等到西瓜成熟,我就和老爸每天下午放学后,一起用自行车驮着两大筐西瓜去市场上卖,然后用这个钱来补贴家用。

后来我上了中专,每年暑假从洛阳回到家,看见在地里忙碌的老爸,双鬓渐渐泛起了霜花,沟壑万千的皮肤,我都会偷偷地抹眼泪。当我问起老爸累不累时,老爸总是摆动着一双粗糙的大手,连声说:“不累,只要你们都有出息,我就高兴。”

1993年我参加了工作,成为一名铁路建设者。每天重复着相同的工作,看图纸、统计报表、往返于各个施工现场。虽然回到家乡的次数越来越少,但是我牢记父辈的叮嘱,日复一日在平凡的岗位上踏实工作。我把我的工作当做了我的责任,并把这份责任一直承担下去。相信大多数人与我一样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工作。我们就是要用平凡的工作铸就光辉的人生,将青春献给祖国、献给党和人民,因为青春是用来奋斗的!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只有进行了激情奋斗的青春,只有进行了顽强拼搏的青春,只有为人民作出了奉献的青春,才会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

2008年,家乡的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村子进行了拆迁,老的村庄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漂亮的厂房和一排排靓丽的还迁新居。还有人工开挖的南湖北海公园,风景优美,令人流连忘返,是人们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家乡的农民们也告别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开始了楼上楼下的现代化新生活。老爸、老妈们再也不用发愁今天吃什么、再也没有孩子今年的学费怎么解决等琐事的烦恼了。

如今家乡的巨变是党的好政策,是一代代家乡人勤劳奋斗的结果。

今天的家乡已经不是我记忆中的家乡了,变化的是年轮岁月,不变的乡土乡情,童年的记忆只能在照片中去寻找去回味。

 

浏览次数:276返回顶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