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臂上插着输液管,鼻子吸着氧气,身上还有心脏血压监测设备,病床上的婆婆,整个人似乎被不同的管子捆住。急匆匆从工地赶回来的老公守在床边。
老公是婆婆最小的孩子,童年时正值物资匮乏,婆婆对他倍加疼爱,在饮食上更是尤其用心,尽量把家里最好的食物留给他。这种疼爱一直持续到现在,每次回家,餐桌上异常丰盛,与平日里老两口的清粥小菜截然不同。爱屋及乌,沾老公的光,我也是被疼爱的对象,每餐饭,我的碗里总是被婆婆装得满满的,鱼啊肉啊,油滋滋香喷喷的,让我觉得在家住几天如果不胖几斤都对不住老人家的心意。
岁月流淌,转眼我们都成了中年人,老公一直在施工一线,每年回家的日子屈指可数,婆婆对此从未报怨过,更从来没有因为自己的事把老公叫回家。在老人家的心里,公家的事永远是第一位的,孩子的选择也肯定是对的。相反,老太太倒是常担心我们母女的生活,会经常反复叮嘱一些穿衣吃饭等生活细节,其实,爱操心爱唠叨的,都是真正关心你的人。
不管什么时候回家探望,对婆婆来说都像过年一样。每次一进家门,院子里长长的晒衣绳上肯定是满满的给我们晾晒的被子,厨房里有香气四溢的饭菜,老太太的脸上有满足慈爱的笑容。
有妈的地方就是家,不一定富足,但一定温暖。
但,因为工作原因,我和女儿在婆婆家的时间总是短暂且匆忙,不善言辞的婆婆也没有挽留过,只是坚持每次都送我们,早些年会送我们到长途车站,后来自己有车了,会一个劲地往后备箱里装东西,目送我们离去。往往车开出去很远了,回头看,老太太还在那里眺望。
年轻时,心里没什么感觉,认为来和走都是常事,后来自己有了孩子,才慢慢读懂眺望中的那份不舍和牵挂。
婆婆的身体逐渐转差是近两年的事,操持起家务也显得越来越吃力。但无论我怎么劝说,她依然执拗地生活在自己的大院子里。
自然而然,每次回家,我就成了厨房里的主角。操劳一生的老太太,坐在炕上也会念叨着该干这该干那了,会告诉我米在哪,油在哪,即便我都知道。
俗语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想想我双方四位老人都健在,真的觉得很幸福,甚至可以作为和别人炫耀的资本,也更害怕在接替中失去我的宝贝。
祈祷婆婆闯过难关,好起来。只要他们都好好的,我就永远是那个有爸妈疼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