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页面

纯朴家风滋养我成长

发布时间:2017-12-12 作者:刘斌 来源:天津分公司 字号:

家风,用老百姓的话讲就是“门风”,一种浸润在家庭成员骨子里的气质。好的家风如甘甜雨露,滋养一代一代后辈儿孙健康茁壮成长。我从小耳濡目染我父亲的担当、孝顺、自力、自强,节俭、勤勉这些美好的品质,历经岁月沉淀,深深镌刻在我的心上,流淌在我的血脉里,沿袭成了淳朴家风,滋养我们茁壮成长。

爷爷奶奶有6个子女,4男2女,父亲行大。长兄如父这句古话被父亲诠释的淋漓尽致。父亲9岁帮爷爷下田耕犁;13岁脱土坯打火炕,16岁去门头沟煤矿往井下抗木头,肩膀红肿,蜕了一层又一层皮,他都咬牙坚持下来。为的是帮爷爷撑起8口之家,挣钱盖房,给叔叔们娶媳妇。等我的叔叔们到了结婚的年纪,父亲帮助爷爷盖起了两层房,一个叔叔一间。三个叔叔结婚的新房里,千篇一律摆放的是父亲给打制的家具,一个大墙柜,一个柜橱。每当母亲和我说起这些往事,总是带有些许的心酸,抱怨和父亲结婚后的连续14年里没给过母亲一分钱,都交给了爷爷奶奶。从母亲的叙述里,我看到了父亲的担当、孝顺。那些贫寒的时日,父亲默默劳作,积攒着每一分钱,把全部心血都献给了建设大家庭上,他忍受着母亲的怨怼,只叹息一声:谁让我是头大的呢?

等我们姐弟几个挨着个来到这个世界,父亲又为我们操劳。常挂在他嘴边的话就是:穷不扎根,富不养老。人只要自立、自强,吃苦肯干,就没有过不好的日子。记得当时,我家孩子多,劳力少,生产队都是按公分分粮食,我们总是分的最少。粮食不够吃,每年都要买高价粮,日子过的紧紧巴巴。爷爷对父亲说,让我的大姐二姐别念书了,回生产队挣公分,姑娘家读书有啥用?认得字就行了。一向孝顺的父亲对爷爷的话很生气,说,即使家里啥都没有,也要让孩子读书,读书是一辈子的饭碗,姑娘家更要读书,长本事。父亲硬是怀揣着让我们长本事的梦想,咬牙节俭每一分钱,把每一分钱都化作了我们姐弟的书包,化作了我们学习的课本,给我们插上了自立自强飞翔的翅膀。

如今,我和三个姐姐靠读书改变了命运,在城里有个稳定的工作,成了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我们更该感谢的仍是父亲。他一个人靠微薄的工资养活了我们一大家人,一个人靠不多的薪水供我们读书,那些贫寒的时光,艰辛的岁月,父亲供我们姐弟上大学,是何等坚韧?何等刚强?

父亲一生节俭,不讲吃,不讲穿。穿了一辈子工作服,布鞋。我们给他买衣服,他挂在嘴边的话就是:别浪费钱给我买衣服啦,以后用钱的地方多着呢,把钱用在刀刃上。他经常说,成由勤俭败由奢。日进分文,一点一点积攒,也胜过坐吃山空。他退休后,依然没有停下奔忙的脚步,在一个建筑工地找了个替人看摊的活,他仍然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晚上巡逻,发现小偷在偷工地的建筑材料,他二话没说,勇敢的上前擒拿小偷,怎奈他近60的年纪,让小偷打得鼻青眼肿,住了10天院。我们劝他,别再干活了,在家里养养花、种种草,安享晚年。每次,父亲都笑笑:人呀,活着干,死了算,人活一天就要奋斗一天。不幸一语成谶,在一个秋天,父亲突发脑溢血,离开了我们,而就在他离开我们的那年春天,父亲把爷爷奶奶整个冬天过冬用的煤块都砸得大小合适,堆好;把生炉子用的木柴都劈好码放的整整齐齐。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一晃,父亲离开我们已经16年了。但父亲的担当、孝顺的品格,自立、自强的精神,节俭、勤勉的作风一直深深影响着我,一如父亲无私的爱一直伴随着我,成了流淌在我血脉里永恒的信仰。

“人活一天就要奋斗一天。人要自立自强,永不放弃,要勤俭过日子……”这些话,父亲的这些话,我会经常讲给我的孩子听,希望我的孩子也像爷爷一样,勇于担当,孝顺长辈,乐观向上,顽强坚韧,节俭持家,勤勉做事,无惧漫漫人生的风风雨雨,笑对生活的每时每刻,让生命的每一天、每一时都无以伦比。

浏览次数:302返回顶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