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页面

舌尖上的母爱

发布时间:2017-07-10 作者: 刘斌 来源: 天津分公司 字号:

我的姥姥在母亲14岁那年就去世了,母亲下面还有三个年幼的妹妹,所以母亲从小就开始被锅碗瓢盆缠身,担负起了照顾妹妹们的重任。

或许是那段艰苦的经历,才造就了母亲精湛的厨艺。母亲成家生子之后,即使物质再匮乏,食材再单一,在她一双巧手的摆弄之下,总能变着法子做得让我们感觉到丰富、可口。这千变万化的美食里,包含着母亲对我们无尽的爱。

母亲做出的可口饭菜养育我,感觉怎么吃都吃不腻。直到我上班之后,工程队四处漂泊的特殊工作性质,让我再也无法天天都吃到母亲做的菜。工程队的生活虽然也讲究荤素搭配,营养健康,而且上班的十来年中,也品尝到了不少各地的佳肴美味,然而,最让我魂牵梦萦的依然是母亲的味道。

休假期间的一天中午,我终于忍受不住“煎熬”,对母亲说:“妈,我想吃玉米面凉汤了”。母亲慈爱的看着我,说:“以前呢,是白面少,现在,白面管够,随便吃,谁还吃玉米面汤啊?”。“也许是越到中年越怀旧,就想吃这口了。那时候,真难为您,把玉米面变换花样给我们做各种吃的,都没吃腻。现在,怪怀念小时候,我们兄妹几个围一大桌子,稀里呼噜地吃您给我们做的玉米面汤,热气腾腾,满脸冒汗”。

还记得年少时,我家孩子多,都上学,劳动力匮乏,挣工分少,生产队分的粮食总是不够吃,即使每天吃玉米、高粱粗粮都吃不到头,大米、小麦细粮更少之又少,每年父亲都要花钱买粮食贴补。手巧的母亲为了能让我们吃的好一些,总是粗粮细做。高粱、玉米面这些粗粮经过她精心的烹制,完全变换了味道,我们吃的心满意足,兴高采烈。

母亲见我热切的无比神往样子,立即去厨房忙活了。74岁的老母亲,虽然早生华发,但依然神采奕奕,开心地给我准备着。只见她用细面箩把玉米面筛得和白面一样细,掺少许的白面,用温水和面,揉成团,用大擀面杖擀成面饼,一层层迭起,细细切了,就成了。看着母亲一气呵成擀好的面条,我有些恍惚,时光倒流,那时母亲年轻力壮,我青葱年少。

现在的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玉米不再是餐桌上的主打食物,成了健康稀有食品,贴饽饽熬小鱼玉米面粥居然成了城里人趋之若鹜的保健食品。期间变化,可谓不可同日而语。

“坐锅烧水吧,我打卤”。母亲的吩咐把我从飘飞的思绪里拽回现实。水烧开,面条下锅,5、6分钟后起锅,捞起来,放冷水里。吃的时候,拌上母亲做的肉丁炸酱和西红柿鸡蛋卤,再放点黄瓜丝,浇点蒜汁,吃下去,满口生香,唇齿间别有一番味道。

无论时空如何转换,世界如何一日千里,留存在记忆里的舌尖上的味道都满满地写着母亲的爱,而这种爱正是我们生命的根基和永不枯竭的爱的源泉。

浏览次数:113返回顶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