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双休或节假日,家住汉口的妹妹总会与我们团聚。无论是她到我家还是我到她家,每次聚餐,少不了我做的凉拌菜——妹妹妹夫都喜欢吃。
久违的假期,在宜昌工作的弟弟也来武汉团聚。我妹妹说:大姐做的凉拌菜很好吃,弟弟表示怀疑:“我就不信大姐做的有多好吃!宜昌特产鱼腥草根你也能做?那可是我的拿手戏哟!”一边是大姐,一边是小弟,情感上我妹妹不能偏重于任何人,于是她说:“这样吧,事实胜于雄辩。你们一人做一碗,让大家品吧!”
说干就干。我和弟弟分头行动,不一会儿各自就将凉拌好的鱼熏草根端上了桌子。
开饭了,大家在谈笑间细细地嚼,慢慢地品,弟弟也吃了我做的,我也吃了他做的。结果是还没等大家发表看法,他竟端起自己亲手做的菜,干脆果断地倒进了垃圾桶。
“我就不明白了,在宜昌,我的同事都说我做的鱼熏草根最好吃,怎么跟你的一同上桌,就显得不好吃了?无论是传统的花椒、辣椒、大料、葱、姜、蒜、醋、胡椒粉,还是现代佐料酱油、味精、鸡精,还有不少的芝麻油,我可是放足了所有的佐料啊!你到底是怎么做的?”
我是怎么做的?其实非常简单:只是放了恰到好处的食盐、适量的醋、几支干辣椒、少许的芝麻油,就端上桌了。
“就这点佐料?鬼才信呢!你一定有什么秘方!”
“行,你说有秘方,我现在就给展示。”
我当即就在他的严格监视下开始了我的凉菜程序,很快就做成了,他连眼睛都不眨地盯着看完了全过程,发现没什么诀窍,心想:这么点佐料,这么简单的过程,能好吃吗?我知道他的心思——怀疑。
“尝尝吧!”亲人们都用坚定的目光鼓励他。
他夹了一些放在嘴里,细嚼慢咽过后,惊讶地说:“没什么绝巧,却实太绝了!”
要想把凉拌菜做得好吃,其实不在佐料的种类多,不是所有的菜都用同样的佐料,也不是同样的佐料放得越多就越好,而是要根据不同的菜来放不同的佐料,还有要掌握好不同佐料的量,还要根据不同人的口味来酌量。
鱼腥草根本身具有清热解火的药性,又独具一种土腥味,人们吃它,就是领略这种特殊的味道。如果放了葱、蒜、花椒、大料等浓烈味道的佐料,就会抢了它本身的味道;如果放了现代佐料酱油和味精之类的佐料,就难以吃出它的“土”的风味儿。其它的菜也是如此,譬如素菜类的萝卜粉条丝、荆芥、黄瓜等;荤菜类的牛肚子、猪舌头等,就不能照搬鱼熏草根的做法了。
不是所有的高档菜都是好吃的菜,也不是好佐料才配得出好菜,更不是用尽了千种佐料菜才好吃。不同的菜有不同的特性,只有放合适的佐料合适的量才味道鲜美。
所谓品味,顾名思义即品过才知其味,先品而后知其味。味美就有销路,味不好就可以调整修正,直至爽口。
我弟弟的聪明之处在于——通过品味正视自己,敢于摒弃自己的作品,更敢于取长补短提高自己!
生活的味道往往就这样,看起来简单,品起来却有嚼头。
职场上不也一样?你常常为了发展,今天去考一个证,明天又去考一个证,往往是证书考了一大堆,应聘时拿来当敲门砖,结果都被砸了回来,甚至砸了自己的脚——证书不代表实力!老板用的是真才实学,一大堆证书用它何求?只要有质量,能解决问题,一个两个证书足已。
仕途上亦不例外,当你削尖脑袋找关系、开后门、砸重金,爬上了一定的位置却昏庸无道,再大的权力、再硬的后台、再多的关系也帮不了你。说好听点,当废品被倒进垃圾桶,说重些可能被当成毒品被销毁!
其实,真正有品味的人,是了解自己,知晓自己是什么“菜”,该配什么样的佐料,才有市场、有声望。
做凉拌菜给我的体会是:没有佐料的菜淡而无味,端不上桌子,没有人品尝;佐料太多太杂会失去本真,上了桌子,让人吃了倒味口。只有经过实践、经过比较,反复品味,才能做出有味道的菜。
有品味,就有销路,就受到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