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页面

故乡知味

发布时间:2017-04-26 作者:王东宝 来源:天津分公司 字号:

       干工程的人天南地北的飘,有很多机会领略四方美食。但对于我来说,心中最迷恋的依然是故乡味道。那是袅袅炊烟里驻足唇齿间无法改变的传承,无论你走到哪里,这种味道想起来便觉得亲切和沉醉。
       我的故乡是华北平原上的一座小镇,这里濒临渤海,自古便是京畿通往东北的要道。千百年间,南来北往的过客带来的异乡文化和本土风情相融合,造就了别具一格的饮食特色。
       记得小时候,每当三月的春风吹来一丝腥咸的气息,老人们就会说,“开海”了。主妇们的脸上也开始露出笑容。漫长的冬季里,她们一直在为餐桌上的菜肴发愁,现在终于可以让孩子们吃的更丰富一些。仿佛一夜之间,原本沉寂的市场就变得喧嚣起来,各种活蹦乱跳的海鲜吸引了人们的脚步。家境好些的人们也许会选几只螃蟹带回家,普通百姓的菜篮子也会被廉价的雪虾、梭鱼压得沉甸甸的。
       加工海鲜的时候,家家户户多采用水煮,舍不得用太多的油。为了存放的时间更长一些,也为了出门做工上学能多下饭,盐也就放得特别多,其制作过程更可谓简单至极,宁汉地区对这种独特的烹调技法谓之“馇”。这种加工方法就是把水加入佐料烧开,直接把海鲜放进去。无需去掉海产品的鳞、鳃、内脏,具有营养不流失、肉香骨酥、咸香明显的特点。但是一般只有在春季才有这样的吃法,因为这个时候鱼虾饿了一个冬天,肚子里非常干净。菜出锅后,由头到尾,由肠到骨均可食用,无一废弃。待到鱼虾进食以后就不能再这样做了。据说清末在小站练兵的袁世凯视察盐业时,对“八大馇”赞不绝口,并提议进贡到清廷御膳房,一时被传为佳话。其实权贵人家哪里知道百姓的个中疾苦。中央电视台“舌尖上的中国”节目播出后,“八大馇”名声大噪,来到天津滨海地区的外地客人无不品尝,也算是家乡的一个招牌。只不过在今天,昔日百姓们餐桌上的常客,已经随着海鲜价格的飙升变成了难得享用的“富贵菜”了。
       故乡的味道,还有房前屋后的槐花芬芳。一场细雨过后,孩子们就像灵巧的猴子一般挂在了槐榆上面,那里有摘不完吃不腻的槐花和榆钱。爬树时,因为怕磨烂了衣服,孩子们总会招来家长的责骂。只有在春季里采摘这些可以食用的东西,家长们才会“放宽政策”,因此小孩儿们的兴致也特别高。兄弟姐妹有的上树采,有的在树下捡,分工明确配合默契,满满的一盆劳动果实端回家,既可以当零食吃,也有许多人家还掺杂在面粉或玉米面里蒸成菜团子当作主食。暮色向晚,云霞满天,缕缕炊烟升腾弥漫向彩云深处。方桌、小凳,兄弟姐妹团团围坐小桌前,柴犬在身边蹭来蹭去,那个年代生活是清苦的,但满满的回忆却都是幸福感。如今生活在都市里的人们,历尽千帆,丰衣足食,却又有哪一个不愿追忆那段美好的时光?
       故乡的味道是馨香和温暖的,它伴着我走行万水千山。

浏览次数:98返回顶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