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8日,是继中国通号打造向莆铁路之后,在福建省内实施的第二条高铁线路——合福高铁胜利开通后迎来的第一个生日。在这个充满喜庆的日子里,我受合福与向莆两家建设单位的邀请专程来到福州,作为两个国家重点工程几十家参建单位的唯一代表,荣登讲台“授课”,向一百多名来自两家高铁建设公司的各级领导介绍合福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建设管理经验”。
这一刻,我的心里充满了幸福和自豪。但我心中更加清楚:是中国通号在向莆、合福两个项目建设中“期到必成、成时必精”的诺言和行动,是所有通号参建者栉风沐雨、舍我其谁的汗水和智慧把我推上今天这个讲台。这份荣誉属于我们所有中国通号人,讲台上的我只是建设大舞台上全体通号人的一个缩影。
投影仪在幕墙上展现出一张高铁车票画面,这是合福铁路全线售出的第一张车票。这个小小的“蓝精灵”面世,标志着合福高铁各站已经正式纳入全国铁路运营系统的“大家庭”,也标志着中国通号承担集成任务的通信、客服信息等专业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是继向莆之后向福建、江西两省人民交出了一张满意的答卷。在挑选这篇讲课材料的时候,我舍弃了很多精美图片,特意把它列在首位。因为在这张小小的车票上面,浓缩着无数建设过程中感天动地的故事。
“轻帆数点千峰碧,水接云山四望遥”,如同晚唐诗人徐夤描绘的那样,福建、江西两省层峦耸翠,山水如画。然而就是这条包含了黄山、婺源、三清山、武夷山等10多个国家A级景区,被誉为中国旅游黄金通道的风景线,却因为落后的交通环境阻断了海内外多少游客的脚步。盛世中国,民众的需求就是建设的方向。2009年,设计时速300公里的合福铁路开工建设,作为沟通华中与海西地区的一条大能力客运通道,这条高铁将完善赣闽两省的铁路网格局,便捷海西与皖赣两省的联通,形成海峡西岸经济区与华北、东北地区最便捷的铁路运输旅游通道。
中国通号在这个举世瞩目的高铁建设项目中承担了福建省境内通信、信号、电力施工及闽赣境内三电集成的艰巨任务。可以说,合福工程是中国通号高铁建设史上迄今为止施工专业最全、施工难度最大的项目之一。打好合福一仗,对企业今后在高铁建设市场上的巩固和发展具有超凡的战略意义。2013年5月,站后工程初具施工条件,由通信、信息、信号、电力四路纵队组成的中国通号集团军兵发闽赣,在万水千山之间展开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施工会战。
建设大军入场以后,依次在福州、南平、武夷山安营扎寨,各种前期工作相继展开。虽然项目尚处于开工阶段,但此刻常务副经理李宝华却感受到肩头的担子沉甸甸的。每天晚上,他的办公室总是最后一个熄灯。那些天里,李宝华整天都在审核和修订项目管理制度和管理要求。正是这些结构清晰、职责分明、内容具体的项目管理制度,使合福工程从一开始就做到了实施有规范、过程有控制,体现了一个“国家队”在质量、安全、工期、投资效益、环境保护、技术创新“六位一体”方面上的高标准、严要求。
为了把各项标准制定得更加完善,综合部长朱永兴的付出是众所周知的。老朱的孩子面临中考,而他始终忙于工作,无法对家庭关照更多,为此家人没少责怪他。直到中考结束以后,朱永兴才抽空回到家办理孩子上学的户口问题。七十岁的母亲气得骂他:你不上花轿就不知道扎耳朵眼!可即便如此,老朱在家忙了几天就又跑回了工地,因为他的心在项目上。
还记得自己刚接到来合福的通知时,女儿还有十多天就要面临决定人生命运的高考。孩子寒窗苦读十几年的关键时刻能否陪在身边,那时的我的确内心承受着矛盾和煎熬。但是在施工任务面前,我最终还是选择了服从。如今虽然一切都已经过去了,在内心深处却有一种歉疚永远无法释怀。
投影画面切换到了施工工艺控制环节,这是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严把质量关的关键。为了实现建设管理工作顺畅、高效、依法合规,我们在技术管理、安全质量控制、工期控制、接口问题等方方面面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
通信专业为了统一施工工艺,专程把甘青客专的施工技术人员请到合福项目上来介绍经验。请进来还远远不够,工程部长崔海臣还带领施工分部总工一起到临近的沪昆高铁南昌西站、新余北站向兄弟单位取经。面对各家所长,通号人并没有简单的进行“复制”,而是把这些经验综合到一起加以论证,认真总结出来一套更适合于合福项目特点的工艺、功法。
一次施工检查中,南昌铁路局通信段段长杨子培在参观完项目部提出来的检查地点后,向现场人员下了“战书”:你们敢不敢把我带到路最难走的白马山隧道基站去看一看?通信分部经理毫不犹豫驱车带路,当大家在颠簸的土路上绕行了几个小时,又满头大汗爬上高高的陡坡时,看到是与其它基站同样美观的工艺。这位干了大半辈子的铁路通信行业专家伸出大拇指,甩出一句话:“只有国家队才能做到这样表里如一!”
项目副经理张建惠是电力施工的业务高手,为了让新员工们都能够按照标准化作业,他费尽了心机。在基础技能培训班上,张经理在火辣辣的太阳下亲自示范,从导线的绑扎开始,一步步手把手教徒弟,把这些初学乍练的小伙子培养成了专项操作的能手。如今他的弟子个个都是能够“独挑大梁”的业务尖子。
中国铁路总公司、南昌铁路局都对合福工程质量予以高度评价。总公司客服信息工程动态验收组组长在总结会上宣布,合福信息工程项目完全能够排进全路高铁建设的前六名;南昌铁路局电务处一位处长毫不掩饰自己的观点:“中国通号的施工我早就看了多少遍,建设过程中如果去,就是带领大家去参观、去祝贺。在我看来,你们施工的项目就是真正的标杆!”
合福铁路穿越万水千山,桥梁和隧道占线路长度的90%,设备运输成为电力工程施工的“拦路虎”。电力箱式变压器重达10吨,多数安装位置没有施工便道,重型卡车和吊装机械根本无法到达。“拼了我这条老命,也要降服这些拦路虎!”运输班长刘立忠拍着胸脯放下这句狠话。因为他相信,积累大半生的装卸经验一定能够帮助自己干好这项工作。说完这句话,刘立忠就领着几十个精干的四川汉子,拿起最原始的大绳、扁担上路了。欧延隧道出口处的箱变安装位置背靠铁路,是一个三面环山,斜坡高达40度的特殊位置。老刘就是要拿这只最大的“拦路虎”开刀。为了保证运输工作顺利进行,刘立忠对沿途道路桥梁都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大体检”,运输中对不能满足通行的桥梁采用支撑加固、桥上桥加固、贴钢板加固等不同类型的防护措施。
在运输机械再也不能前行的地方,钢管铺路,槽钢搭桥,“雄起”的号子震荡着山谷。重达10吨的大铁家伙一厘米一厘米的往前缓慢移动着,第一个箱变终于被成功地安放到基座上。但第二天一早,大家见面的时候只能用眼神打招呼,因为每一个人的嗓子都已经喊得说不出话来。就这样,靠着肩扛手抬,119台箱式变压器、26座区间箱式电抗器在业主要求的时间内全部运送安装到位,为合福全线四电专业联调联试提供稳定、可靠的电源创造了条件。
屏幕上的画面不断更迭,对我而言每一个场景似乎都发生在刚刚过去的昨天。静悄悄的会场里不时传来一阵阵由衷的赞叹声,来自建设单位不同部门的管理者,他们的思绪也都伴随着画面回到了从前。
两个小时的“讲课”转眼就结束了,会议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建设单位董事长在总结发言中予以高度评价,并号召大家再次鼓掌感谢通号人在闽赣高铁建设中做出的贡献。掌声经久不息,回荡在会场里,更永远留在了闽赣万水千山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