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一列飞驰的动车,我们一起走入繁华,也一起穿越荒漠。”这是两年前,女儿第一次乘坐高铁后在QQ空间里留下的一段话。那个时候,十八岁的她即将面临决定人生命运的高考,而我正远在两千公里之外的闽赣大地投身合福高铁建设。尽管工程人纵马天涯的工作性质让父女之间远隔万水千山,但女儿把“家”比作“动车”的话语,却让我深深体会到了来自家庭的理解。
两年之后的今天,女儿早已经步入重点大学的校园。而我作为全国铁路建设者代表,也有幸登上中国铁路总公司的颁奖台,胸前戴上了象征铁路行业最高荣誉的“火车头”奖章。在面对镁光灯闪烁的那一刻,我想,其实一个工程人的家庭真的就像高速行进中的“动车组”,是每一位成员的付出共同汇聚成澎湃的动力,推动着生活的车轮砥砺前行。
在“家庭动车组”里面,孩子就像车厢,尽管他们没有排在最前面,却同样是列车不可或缺的动力。工程人的儿女在成长的岁月里,注定了要早早用他们稚嫩的肩膀肩负起同龄人鲜有的责任。记得还是在女儿很小的时候,每当我要远行,她都吵闹着随妻子把我送上月台,直到列车渐行渐远看不清那张泪水洇湿了的小脸。到了七八岁的时候,女儿却再也不肯送我,总是自己找个理由藏在屋子里不肯出来。其实我心里明白她耍的“小心眼儿”,那是因为她不敢直面离别。及至十八九岁,昔日的小姑娘已经摇身一变成了家中的“女汉子”,不管是日常用品的修修补补,还是生活中的其他家务事,都俨然成为了行家里手。今年临近春节的一天早晨,天空飞舞着雪花,室外温度滴水成冰。女儿为自己出门是骑车还是坐公交车拿不定主意,我们全家人都在一旁建议她乘坐公交车更安全。直到女儿走了很久,我才想到其实本可以开车送她的,是工程人的家庭习惯,有时候让全家甚至是自己都忘了“户主”的存在。女儿回来后我把这个笑话讲给她听,果然她竟然也没有想起来这个简单的办法,然后笑得合不拢嘴。但那一刻,我的心里却很不是滋味。风雨里长大的工程人的孩子,也许他们没有牡丹那样妩媚,但都堪比腊梅一般坚韧。自强自立,是孩子们在这列“家庭动车组”中提供的动力。
在我的“家庭动车组”里,妻子算是不折不扣的“车长”。家中一年四季里的大事小情,就像列车上运送的乘客,都要用心安排妥当。人到中年,虽然再也找不到青春时光中的脉脉,但却学会了怎样用耐心去填平岁月流年里的坎坷。记得还是在去福建前夕,母亲刚刚重病出院,孩子距离高考又仅有十多天的时间了,面对项目要求的报到日期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艰难。这个时候,是妻子对我大力支持,一个人担负起照顾全家老小的重任,才让我得以踏上南下的列车。合福高铁510多天的参建时间里,尽管只是在春节期间回家休息了短短的3天时间,但这个“车长”却没有一丝一毫的怨言。每当听到我在遥远的南方工作顺利平安的消息时,她总是笑的那样开心。
年过七旬的母亲是“家庭动车组”里名副其实的“司机”。这位曾经的省部级劳动模范,用一辈子工作中积累的经验,把握着家庭这趟平安列车的速度和方向。每次媳妇下班前,她总是硬撑着身体做好了饭菜,孙女周末回家,爱吃的水果也提前洗得干干净净装进了果盘。大家怕她累坏了,都劝她别再干这些家务,但是一向随和的母亲却从来也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婆媳关系在小区里始终是大家交口称赞的典范。刚过门的那些年妻子还偶尔在电话里悄悄跟我发点小牢骚,但从母亲的嘴里却从来也没有听她提起半句关于媳妇不好的话。我想也许这就是“司机”的“职业特征”吧:即使路上有些雨雾,但她选择的是自己去克服困难。
“家庭动车”,这份愈久弥新的亲情,让我在征程岁月中时时刻刻感受着温馨,也成为我在逆境中前行的动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