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页面

通号快马征南国

发布时间:2016-06-07 作者:李争艳、蓝建立、刘斌、冯华俊 来源: 字号:

——通号工程局快速建设“海南东环铁路视频补强工程”纪实

海南——南国风光,中国国际旅游岛,有广阔的大海,有五指山、万泉河、亚龙湾,有宋氏三姐妹,有红色娘子军,更有全球唯一的环形高铁环岛。已经持续16年的博鳌论坛以专注亚州发展而影响广泛,各国政要、商界精英、专家学者每年齐聚一堂,共话亚洲发展。

今年,博鳌亚洲论坛将在3月22至25日举行,海南东环高铁又要承担着一个特殊使命,为论坛提供更加安全快捷的交通服务。为了加强论坛期间的安保工作,需要在海南东环铁路进行视频补强工程,确保万无一失。

急难险重舍我其谁

“海东这工程急,3月10号就要完工,我觉得你们中国通号没问题。”

1月29日,通号工程局集团天津分公司副经理、海南西环系统集成项目部经理张振国接到建设单位广铁集团的电话。看似拉家常的一句话,既饱含了与建设单位长期合作的充分信任,又是使命光荣的巨大责任。

中国通号,这次还要取胜。

中国通号情系海南多年。2010年海南东环顺利开通;2015年海南西环顺利开通,建成世界首条环岛高铁。期间承建海南东环公网覆盖,高铁系统升级、大型会议保驾护航,其实自从进入海南以来,许多通号人一直没有离开过海南,没有离开过这个美丽的海岛。他们无论从标准化建设、工艺质量还是在海口、三亚等多个既有站点过渡开通中,中国通号作风硬、工艺优、安全有保证就已经成了品牌和信誉。

成绩只代表过去,工程是要在博鳌亚洲论坛召开前,为海南东环316公里营业线路上,每隔200米双线交叉补强视频监控系统。加强博鳌亚洲论坛高铁运输的安保工作,实现三亚、博鳌、海口“三地一会”,为会议提供更优质、快捷的服务,这绝不是小事。

工程涉及通信和电力两个专业施工,不到1个月的工期,约192次天窗点施工,需要敷设光、电缆680多公里,安装室外定焦摄像机及室外控制箱1127套,室内设备安装16站、区间箱变和中继站的视频电源增设49座等。还要进行系统调试,测量等多道工序,并且所有作业几乎全是晚间,安全压力巨大。整个工程就如同在海南岛东侧,晚上坐满了人绣花,既要保证出精品还要不能扎手,难度可见一斑。

中国通号参建员工层层立下军令状,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战。

千里奔袭排兵布阵

开弓没有回头箭,猴年的钟声眼看就要敲响,接到海东任务的通号人来不及采购年货,对他们来说时间就是信誉,就要争分夺秒。

腊月二十六,在天津,中国通号旗下的通信信息集团、上海工程局集团和通号工程局天津分公司技术人员齐聚天津。一天的时间,物资设备计划、供货节点、施工组织方案、施工技术方案一一敲定。

腊月二十七,施工安全协议、施工配合协议在广铁集团的统筹组织下全部签订完成。

技术团队飞赴成都、上海敲定设计细节,通信信息集团负责设备制造及供应,两大工程局集团分进合击,装备制造和施工安装企业合署办公。

为了确保工期节点挨个击破,广铁集团领导高度重视,迅速召集建设处、运输处、电务处、工务处、供电处、客运处、公安局等部门组成现场工作组,中国通号各参建单位管理干部、技术骨干等立即响应,每天下午3点准时参加他们召开的交班会,交流协调解决相关施工问题。

现场员工千里驰援。

“有新工程了,需要你来海南。” 

结婚才三天的李安祥默默背起行囊。

刚刚完成海南西环的施工项目部经理刘正维原本打算回天津过年,立马退掉回家的车票,坚守海南。

大年初五,刚刚从一线回乡探亲没几天的员工,从全国各地迅速汇集到海南东环建设沿线,形成千人攻坚的阵势。

中国通号副总裁陈红、工程部长郭永泉、系统集成部副主任荣亚清、通号工程局集团副总经理徐国斌亲自坐阵,调兵遣将。“我们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只许赢,不许败!”工程启动会上,冲锋号角激荡人心,全体职工士气高涨。

建设阵容家底响亮,年前刚刚顺利开通海南西环系统集成项目部原班人马就地转移,各施工项目经理亲自挂帅,各个岗位人员管理职能基本不变,没有磨合期,安全、质量、工艺都要向海南西环看齐。

工程开工就是高潮。

众挚易举攻坚克难

工程建设时间紧,任务重,解决问题不仅需要方法更要效率。2月17日凌晨0:50,3个施工项目部11个作业队在施工沿线全面开花,打响了施工第一枪。

样板引路,标准先行。海口到美兰区间,要采用远程直流供电模式,它能运用高压直流供电减少线路损耗,由于是全线试点工程,并无标准可依,该公司工程技术部刘守芳积极跟广铁集团、设计、设备厂家沟通,确定技术方案和施工标准。

供电系统是项目的血液,直接影响设备调试、开通。电力项目部集思广益、审时度势仔细分析工程特点,严格进行摸排,将三百多公里的线路摸了个门儿清。他们发现如果按照原设计方案,要从箱变引出两路直埋电源,工作量相当大。经过对设计图纸反复审核,与业主及设计单位多次沟通,顺利实现区间基站设计方案变更:将新增直埋电缆敷设5公里,双电源切换箱安装49台,优化为既有双路电源断路器扩容更换。施工方案的合理优化,大大减少了资源投入,提高了工作效率,他们仅用不到30个职工的力量,按照工期节点确保了海南东环视频补强工程沿线电源需求。

提高施工效率的还有通信手段的使用。他们为工程建立了微信群、QQ群,实现不同空间的同步信息交流,将首件定标的图例,最新模具的外型,电杆上卡具的安装方式等,图文并茂,将整个工程重点难点焦点一一展现在能工巧匠的面前,如同让全线技术人员时刻坐在大会场里,可以时时讨论研究。

工程时间紧,指挥大脑就需要连续运转。项目办公室成了不散场的宴会,不论白天还是晚上,总是车水马龙到处是忙碌的身影。正是有这台24小时运转的大脑,才能指挥现场千军万马按部就班地开展工作。

办公室一角,技术能手郭雷拿着笔,在本子上图图画画,模拟施工现场,做技术交底,提报19组通信光缆接续施工计划;办公室的另一边,一个小伙子正在统计到料情况,并制定供料计划,优先保证天窗点近的作业点先到货。问他们累不累时,他们咧开嘴笑笑。

施工现场更是八仙过海。

区间施工时,他们采取“手拉手”式施工,真正做到“点面结合”、“里应外合”。“手拉手”施工,就是克服了在天窗点内施工人员多次进出栅栏门,一条光缆的敷设由两个班组共同完成,线路内一组敷设到铁路护栏处时,又由另一组直接将光缆引入到机房。

地下战役就是人海战术。全长4公里的美兰机场隧道,运输车辆无法进入,特别是天窗点时间有限,使用其他运输设备风险极高,施工人员就发明了将电缆盘成圈,化整为零放在人身上,一人背几十米,串成一串,活像一串糖葫芦,这样既提高了施工效率,又避免了安全隐患。

所有机具材料一律向工程倾斜。工程上一下子调集了光纤熔接机、OPTDR、光源光功率计、绝缘测试表等测试设备上百台,无怪有人调侃说:“就这点家,没有点家底现买都来不及。”当接续时,有时一组同时开两台熔接机,每隔5米设一台,这边剥好芯线刚放进熔接机,另一侧就抓紧时间开剥、擦拭,最大效率发挥设备作用。一个年轻技术人员骄傲地说:“一个天窗点,我们能完成五六处的接续,比原来效率提高了一倍,都快创纪录了。”

安全质量是一种信仰

这项工程的目的就是保证博鳌论坛安全,工程最大的风险安全质量。

2010年中国通号的标准化建设现场会在海南东环召开,2015年海南西环质量被称为“免检”产品,安全质量对中国通号建设者来说是荣誉更是责任。

承建项目的通号工程局管理层在工程建设伊始就提出明确目标,要确保项目安全万无一失,工程质量一丝不苟。工程建设中,虽然项目建设周期短,但是各个项目的安全质量管理人员配备齐全,项目部设专职质检工程师,作业队设专职质检员,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质量管理网络,从组织上确保质量目标的落实。项目严格进行了安全培训,所有上岗人员接受培训率达100%,各项安全检查环节齐全,监督严格,保证了整个工程的实施中,未发生一次安全问题,质量受到建设单位的一致好评。

工程开工前,通号工程局集团天津分公司与广铁集团签订《安全承诺书》;进场前,作业人员必须填写并向广铁集团通信段递交《人员进、出场登记表》、《工具材料登记表》、《施工计划》、《施工方案》和《施工记录表》5个表格,缺一不可。

出入铁路栅栏时,进出门必须提前报备,进门钥匙也要提前报告给通信段,通信段统筹安排施工计划,待他们分配好后由专设的安全监督员开门。

为了保证天窗点作业安全,各项目部每天上道作业前,对人、机、料进行严格清点,借用网络的便捷,将人员、机具的视频发送到工作微信群里,做到有据可依。无怪电力项目部梁经理打趣道:“每次上道作业,他们都要像乘机过安检一样,简直像搜身,什么都要细致检查,绝不马虎。”

天窗点施工中,既要争时间,抢速度完成生产任务,又要保证安全,驻站联络员和安全防护员就为作业人员生命安全织起了一张密实的网。每隔30分钟,驻站联络员就要与安全防护员通一次话,反馈列车情况,检查联络是否通畅。

上下一心,安全无忧。既有线改造施工中,交叉作业造成施工困难,尤其是与工务段共用天窗点的区段特别多。项目安全总监朱宝林开启现场盯控模式,每天施工点一到,他便出现在现场,脚都跑出了血泡但轻伤不下火线,积极与工务段沟通协调,为施工安全提供保障。

质量一直是赢得用户和市场的制胜法宝,这支在铁路“四电”集成项目施工领域赢得“头把交椅”的王牌劲旅,他们自然深谙此道。

现场开工之前,各项目部要根据前期对设计方案的研究和现场调查情况,编制出多项技术交底和《重难点专项施工方案》,对作业人员进行全方位交底落实,并通过首段定标,统一了技术标准和施工工艺,克服各项施工重难点。

车站双电源切换箱电缆引入在交底中要求统一采用50×50塑料线槽固定防护,现场调查发现机房既有引入采用的是钢槽固定防护。项目经理张建惠立即安排变更技术交底,项目部统一采购50×50钢槽,不仅做到了内部标准统一,而且与东环、西环标准一致。

严控质量有时显得毫无情面。在海口东站到美兰站区间的通信施工时,当24个控制箱全部装好后,施工项目部刘正维却紧急通知要全部拆了。大家觉得工期如此紧,这可是大家辛辛苦苦好几个晚上的作品,又在地下,能将就一下就不拆了。但是刘经理坚定地说:“前两天有个变更,这个设备不符合设计要求,质量这个问题我们绝不能将就。”看着他那说一不二的样子,大家只好眼巴巴的看着设备被拆下来。

那些熟悉的面庞。

23天的连续作战,工程顺利竣工了,许多人的奉献精神都让人感动。

小巨人张涛。30岁的项目部工程部长张涛在凤凰机场施工时,由于电缆都是敷设于天花板上,直接从车站的东头敷设至西头,穿越了9个互不相通的房间,施工场地非常狭窄,可以说是螺蛳壳里做道场,既有管线可谓“天罗地网”,他主动请缨,在不足半米高的夹道里匍匐施工近5个小时。

托举哥高德成。施工项目经理高德成,在赶往工地的途中,一不小心扭了腰,需要在床上躺着休息几天,但是这几天他根本放心不下,就躺在床上部署安排施工生产。赶上参加施工碰头会议,他便举着电脑面对摄像头开会,爱开玩笑的他被大家戏称“托举哥”。

老将刘正维。由于工程时间紧,协调的问题多,需要天天跟设计、业主、设备厂家沟通协调,晚上还要现场指挥天窗点施工。没有几天他嗓子就说不出话来了,后来一是小声的说话,二是靠短信交流,让这个一辈子奉献在通号的老将成了“哑巴指挥官”。

看看时间表,3月10日早上5点整,“新老设备同步启用,设备运行正常稳定”海东视频补强宣布顺利开通。

开通现场俨然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广铁集团总经理陈向前紧紧握住通号工程局集团天津分公司副总经理张振国的手,频频点头。

开通结束后,广铁集团建设处处长邹田明兴高采烈地给张振国副总经理打来电话,说广铁集团副总经理郭吉安对海南东环视频补强工程的如期开通非常满意,通过贺电对全体建设者表示热烈祝贺和亲切慰问,并表示衷心感谢。

23天如期完成海南东环316公里视频补强工程建设任务,中国通号的建设者再次证明了他们的实力,再次为国家争得了荣誉,再次诠释了中国通号的企业精神所在。

浏览次数:113返回顶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