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页面

千年古城的坚守者

发布时间:2016-05-25 作者:李义福 来源: 字号:

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历史悠久,曾被联合国评为中国“千年古县”。 

古城的老站长子是新建中南通道的接轨车站,也是既有太焦铁路的中间站。

由于通车运营后的中南通道开行万吨列车,既有长子站部分股道有效长不能满足列车停靠需求,以及长子南站至长子站联络线接入既有长子站后,引起既有长子站相应线路和道岔位置变化。因此,通号工程局集团天津分公司在2014年12月30日圆满交付了中南通道山西魏家滩至太行山隧道进口正线长596.618公里通信、信号系统施工任务后,继续排兵布阵,新组建项目部的成员,留守千年古城,紧密跟进站前施工节奏,按部就班,推进长子站通信、信号系统改造工程量。

“夜行”

凌晨4时,沉寂的夜色依然笼罩着大地,寂静的居住区还没有从梦乡中醒来,却有一扇窗户里透出明亮的灯光。

起床、洗漱、吃饭、准时出发。当第一缕曙光照射到大地的时候,项目部的人马已经到达长子站现场隔离栅栏外集合待命了。

长子站站场改造,通过新建2条联络线与长子南站连接,同步进行道岔改造、既有股道延长并新增两股道,除了利旧的12组道岔外,需更换室内外所有信号设备。

站场上,防护栅栏外,预铺的线路旁,一排排箱盒犹如士兵列队,周围用一层层的编制袋装土整齐堆码,把同高度的道砟抵挡在外,箱盒旁培土方正,看不到一点杂物。由于地势所限,站前单位预设的道岔层层重叠,最多处已叠至四层,每一层道岔内的跳线却已钉齐,转辙装置也已经安装到位,电缆、箱盒、软线把早已连接良好。

两条线路之间,同样有箱盒伫立,正看水平,侧看成线。

“咦,这几个箱盒怎么倒下了,难道是被破坏了?”

“不是被破坏的,这几个箱盒对移设道岔有影响,是提前在天窗点内放倒的。”面对业主领导的疑问,通号员工连忙上前解释。

“哦,你们准备的挺充分,注意保护设备,尤其是电缆别扭伤了啊。”

“您放心,我们派了专人盯控。”

信号机械室内,机柜横平竖直,侧面焊线线把整齐一致,最引人注目的是正对门口的巨大的试验模拟盘,盘上以长子站信号平面布置图为底,红、蓝、黄灯光明亮,不时会有灯光颜色变动,原来正有技术人员对信号设备进行调试。

长子站改现场施工负责人王克立介绍:长子站室内外设备均已利用零星天窗点试验完毕,不能到位的设备也用临时电缆过渡试验好了,室内正在进行的是第二遍模拟试验,人员、材料、工具、仪表等我们已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只欠要点开通东风。

长子整个站场改造过程包含了9个Ⅲ级施工和12个Ⅱ级施工,施工天窗点从凌晨开始,持续时间210分钟。天窗时间长且连续不断给点,劳动强度高,既有线施工安全压力大,尤其是信号专业室内外过渡多,难度高,推进每一步都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晓动”

早上6时20分整,电台里准时传来驻站联络员清晰洪亮的声音。

当接到允许施工的调度命令,室外防护员防护迅捷、精准,完全成为了下意识的本能。

“开始施工。”施工负责人一声令下,提前1小时到达隔离栅栏外待命的作业人员,汇聚成一股黄色的洪流,如潮水般鱼贯通过隔离栅栏的工作门,有条不紊的奔赴工作地点。

与站前单位锯轨同步进行的是拆除既有道岔转辙设备。一组人把需拆除道岔的软线从24端子盒内一根根剪断,同时拆除线把防护弯头,24端子盒引线孔安装胶垫、挡片用螺丝拧紧封严,转辙装置就与室内断开了联系;另一组人将道岔长基础角钢、L型角铁、尖端杆、动作杆、表示杆各部位螺母拧开,随即抬走角钢和转辙机,转辙装置便与钢轨脱离了关系。转辙设备拆除完毕,为站前单位拆除道岔做好了准备。

与此同时,轨道电路调试组也在大显身手。他们猫下腰,一手稳住冲子,一手抡动手锤,手锤呈弧线砸在冲子尾部,力量通过冲子作用到既有塞钉头上,既稳又准,“当当当”,仅三下就将一个塞钉冲出了钢轨孔。既有钢轨连接线被拆下,新连接线连接到钢轨。“信号楼,新4DG已连接完毕,可以调试!”

信号楼内调试人员早已在轨道测试盘前等待,立即按下了4DG 对应的测试按钮。

第一幕:

“新4DG电压14.3V,相位127度,室内先调一下相位。”

“相位93度,室外升一下电压。”

“好!现在电压、相位合适,可以固定。”

第二幕:

“室外封连一下新4DG轨面。”

“残压1.5V,轨道继电器落下。室外取掉封连线。”

“电压、相位正常,可以恢复既有轨道电路设备。”

心细,默契,一项项调试项目紧张而有序的进行着。当站前单位将新道岔从预铺位置推移至正式位置时,道岔安装调试组又开始忙碌起来。

3杆连接、密贴调整、软线配线,与室内配合进行道岔对位试验、道岔转换试验、道岔断表示试验,同时有专人将道岔盒就位、整正、培土。人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互不影响。

新插入道岔用新联锁设备试验完毕,同一张过渡图纸同时在室内和室外展开,通过过渡配线将新道岔表示接入了既有联锁,道岔插入施工才算告一段落。

9时50分,所有参加施工的人员都退到了隔离栅栏外,驻站联络员传达了正点消点的命令,大家都长长的松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神情,长子站场改造的施工进程又安全稳健的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求安”

长子站场改造完全在既有站场内进行,拆除、插入道岔工作量大,信号专业过渡多,对运输组织影响时间长,安全压力大。项目部全员层层把控,时时处处确保安全。

控“人”。参加站改的人员众多,而且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其他项目抽调过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显得尤为重要。项目部在确保经郑州铁路局培训合格并持证上岗的基础上,采用集中培训、书面答题、班前讲话、点前交底等形式把天窗点内施工的注意事项和危险源向每一名参建人员进行了传达,做到人人有防护用品,全员有安全意识。

控“机”。随时排查车辆、机具、作业设备,发电机、电钻等关键机具额外备用;项目部还专项培训机具仪表的使用人员。

控“料”。项目部依据施工图纸和现场调查,将施工材料全部准备到位,施工班组采用不定期巡视的方式对现场已经安装到位和临时安装的信号设备、箱盒等进行检查。

控“法”。电气化区段作业前,采用“两横一纵”沟通牵引回流后再进行施工的原则,并针对跨线运输、拆除机柱、送电试验等关键部位制订了专项安全措施。

控“环”。制订雾天、雨天施工安全措施;购置雨衣、防滑等防护用品;雾、雨天过后全面检查信号设备绝缘性能,如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初捷”

站改施工连续9天后,有了一次短暂的调整时间,给了紧绷弦的各个单位一个缓冲的机会,也昭示着长子站改第一阶段圆满完成。

如今的站场上,新老道岔、线路、通信信号设备纵横交错,原本的站场形状早已面目全非。

现场“统帅”王克立,组织人力、协调机具、调配仪表,全由他一力承担,衣食住行他都照顾的面面俱到。

长子站改涉及的施工单位多、配合单位多,点前会上需协调事情多、需明确的关键点多,持续时间自然长,施工完毕后的总结会也是如此。会后他还要把会议精神传达到每一名参加施工的员工并时刻关注执行情况,以备在下一个施工会议上说明。天窗点内他严控施工时间,明确作业范围,不抢点,不出圈,次次施工点都圆满完成。多少次看到他匆匆而回,刚端起饭碗,又接个电话立即出发,他就是这样,忙但兴奋着,为了长子站改他不断付出。

“军师”陶连春,长子站改在开通新信号联锁设备之前,将既有道岔、新铺道岔分步分次接入既有联锁设备中,涉及到的过渡多且复杂。他是“中央企业技术能手”、“道岔专家”,而且精通信号联锁,在对现场信号设备、箱盒、配线等全面调查的基础上,以站前单位的拆插顺序为依据,精心绘制过渡图纸,细化到每一天、每一个端子的过渡配线,并在施工点前到现场对各个施工小组手把手交底,直到每个施工人员对自己的工作彻底清楚了解后他才能放下心。

“先锋官”王永,是长子站改信号施工班组工长,带领班组成员直面施工现场,极大限度的发挥全班组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生产积极性,充分利用各方面信息,密切联系站前施工单位、接管单位和行车组织单位,按质、按量、如期、安全的完成了先期施工任务,为长子站改的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施工点内,他不但干净利落的完成当天工作量,同时做好应急支援工作,哪组活忙他就出现在哪里,还要着眼未来,将下一个天窗点影响站前单位平移道岔的箱盒、设备等下沉、移设到位,大大节约了当天的施工时间,确保了施工天窗正点消点。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长子站改非一人之功。留守参建的每名通号员工继续为古城老站换新颜奉献着“光”和“热”,冲刺6月1日启用联锁节点。

浏览次数:156返回顶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