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根本就没做什么,还是把荣誉多留给年轻人吧。”每逢工友们在各种评先会上推荐自己,庞继越总是淡淡一笑但态度却非常坚决。工作当中抢着干,荣誉面前躲着走,这是老庞多年以来养成的习惯。
在通号工程局天津分公司第一项目部,庞继越可以算得上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元老”了。工程队的二十几个春秋,风霜染白了他的双鬓,一成不变的是那份强烈的责任感。从当年施工前沿的一员虎将,到今天所从事的项目部物资部长,尽管岗位几经调整,但庞继越只知道两个字——“责任”。
说起庞继越干上物资管理这个差事,其中还有个小插曲。五年以前,庞继越还在项目部从事技术管理岗位。凭着多年的施工经验和自己的用心,他把这份工作做得有声有色。有一天,老庞忽然找到项目部领导,主动提出自己要转到待遇低很多的操作岗位上去。起先领导们很不理解,还以为老庞遇到了委屈,想给他做做思想工作。谁知道老庞掏心窝子说出这样一番话:“钱,人人都喜欢,我也一样。但是项目部里大学生们越来越成熟,我这样的老职工总占着技术管理岗位,让企业怎么留住年轻人的心啊?放心吧,不管拿多少钱,我该怎么干还怎么干!”一席话弄得领导明白了他的良苦用心,考虑到物资管理也是个重要岗位,同样需要老庞这样的人才,于是才同意了他的请求。
无论是过去干技术,还是如今管物资,庞继越心里始终坚定这样一个信念:“要不就不干,要干就干好。”走上新的岗位以后,多年的技术工作虽然让老庞积累了很多材料方面的知识,但采购技巧却是他不得不面对的一个新课题。不管买什么材料,老庞除了上网询价,还虚心跟物资管理经验丰富的人员求教,没用多长时间就摇身一变成了行家里手。稍微有点时间,老庞就把经历放在翻阅施工图纸上,哪一个工程该用多少材料、有什么特殊要求他总是搞得门儿清。“贵一点也不买,多一点也不发”的原则让每一个和庞继越在项目中合作过的技术人员都承认:有这样一位“铁算盘”管物资,数量卡得紧,价格压得低,工程成本降下来了。当然也有很多供货商不免发点儿牢骚:“挣你们中国通号的钱,简直太难了!”
别看庞继越的“铁算盘”打得如此精明,可是也有算“糊涂账”的时候。就拿在滨海站施工的事情来说吧。庞部长每天一会儿跑材料,一会儿修机具,简直称得上身兼数职,连坐下来喝杯水的功夫都很少有。但是即使再忙,哪里需要的时候他也总是毫不犹豫立刻补位。工作上还要分什么分内分外,他从来没有这个概念。八月的一天下午,骄阳似火,一个电话把庞部长叫到了库房,原来是设备突然到货了。看到老庞一个人过来,库管傻了眼,“您没带来装卸工啊?这十几吨的货物谁卸啊?”“我来,我来。”老庞一边打哈哈,一边挽袖子爬上了大卡车。“呦,您亲自上阵啊?那我也赶紧干吧!”在老庞的带动下,直到太阳偏西两个人终于把货物卸完了。老庞一边擦汗,还一边吹牛:“就这点活儿,要是放我年轻的时候一个人就办了!”晚上回到项目部,经理看到老庞累得饭都不想吃,心疼地劝他:“您都这么大岁数了,再有这样的事直接找几个劳务工算了。”老庞嘿嘿一笑,得意地露出白牙:“物资进库本来我就要到场,再调几个人过去卸车,那不是花冤枉钱吗?”受了半天累,还像自己占了个大便宜,看看老庞这个帐算得有多糊涂。
庞继越的老家距离滨海站不远,为了上班方便就把家里的车子开到了工地。施工到了最紧张的阶段,项目部配备的两辆工程车忙不过来,于是老庞外出办事很少再使用公车,多数时候都是开着自己的车子跑前跑后。一会儿往现场送工具,一会儿又去库房取材料。到了月底,经理问他:“庞部长,你的车给工程没少做贡献,该怎么补偿你呢?”没想到老庞把头摇得和拨浪鼓一样,“别跟我提这个,还是弟兄吗?”老庞的犟脾气大家都知道,经理也只好作罢。
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里,年届五十的庞继越身上总是散发出一种磁力。工友们都爱和他交往,大家感觉跟老庞在一起,干起活儿来浑身是劲。听到这话的时候,老庞总是爱和大家开玩笑,“我算什么,连个先进称号都没得过!”其实在项目部的弟兄们心里,庞继越的身上早就挂满了各种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