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厦粤东,酷热难当。
而在厦深高铁工地,广东段的“四电”工程建设者在高温炙烤下更生出了一种着急上火的焦虑。
10月联调联试,12月全线开通,后墙已经封死。可眼下已经到了5月,全线信号施工进度多半还是零。
虽然站前土建工程滞后影响较大,但施工组织管理和人员的思想观念也有待改进。
保联调保开通是天大的事情,百战百胜的通号工程局天津分公司岂能在厦深改写历史。班子果断决定:加强领导力量。
谁能担此大任?时任天津分公司主帅郭永泉的目光盯住了帐下一员温文儒雅的大将——安质部长程立华。此人40多岁,技术出身,干过项目部副经理。
个头不高但嗓门洪亮的程立华此时用手扶扶眼镜,目光坚定地迎向郭永泉,铿锵表态:拿不下厦深,带不好七部,我提头来见!
七部就是天津分公司第七项目部,几年前由五部、六部等单位抽调人员组建而成。他们承担了厦深高铁广东段280多公里区间,8个车站,8个中继站及平湖南枢纽5场站改扩建任务。
程立华压力山大。一到项目部他就扎进工点,由东向西,全线踏勘。同班组员工交流,倾听呼声建议;上区间车站调查,摸清施工条件,梳理重点难点。很快,他和班子成员一起,拿出了分兵出击、重点突破,先攻正线、后战平湖的施工组织方案。并在全线掀起“奋战三个月,创造精品厦深”的劳动竞赛。
久经沙场的程立华心里明白,干项目,带队伍,关键是聚人气,拢人心。他向职工公开承诺:办事公平,不贪不占,以理服人,以德服心。本人和班子坚决不在权力上谋私,设备租赁、物资采购一律公开招标,公平竞争。
饶平是厦深高铁福建进入广东第一站。程立华第一次到这里时,看到班组职工和民工一起搭伙吃饭。有的嫌伙食不好,自己找小饭馆。
“怎么自己不开火呀?”程立华问。
“没有做饭的地方。”工班长回答。
“赶紧想办法,看看附近有没有合适的房子。”
结果,大家当天就租到了房子,找了师傅,当天就开火,吃到了可口饭菜。职工们心里暖乎乎的,干起活儿来劲头倍足。一个月就把饶平建成了全线标准示范站。
还有空调的问题、班组自购小料权力的问题、职工补贴及时发放的问题、管理人员转变作风服务现场的问题,等等。程立华上任后,项目部都一一妥善解决。
一个偶然的机会,程立华听到员工徐立军说爱人带着一岁多的孩子从甘肃老家到了天津,因新买的房子要装修,正在为租房子和上户口发愁时,程立华马上说:“不用找了,我在沿河里有一套老房子,收拾一下娘俩就可以住进去。另外我爱人的同学就在派出所,上户口的事让她带着去办就行了。”说完,立刻掏出手机给老婆打电话。
什么叫兄弟?徐立军噙着泪花说:像程头这样的人就是兄弟。跟着这么好的头儿干,谁不愿意鞠躬尽瘁肝脑涂地!
当然,程立华表现的也不全都是温柔,也有着急上火发飙的时候。“工作上必须按我的思路干,有意见可以私下沟通。否则,要么你换岗位,要么我走人,但决定的事必须执行!”
最为服众的,是程立华豁出来的拼命精神。
深夜,他拿着卷尺实地测量,现场绘制各站电缆入楼及支架固定示意图,并亲自押着物资运载车辆绕山腰抄丛林靠近作业点。
桑甫山、红棉两座隧道7月贯通铺轨后,他率领8个班组流水作业,24小时连轴转,轨道钻孔、电容安装、防撞墙打眼。9天内完成轨道钻孔9500个,电容安装4700个,防撞墙钻孔500余处。
车站、中继站站房具备条件后,他和职工一起夜以继日地进行设备安装、配线、导通、试验调试,仅用1个月就完成了室内主体工作量。
工程协调会上,别的单位工期都排不下去。程立华一马当先挺身而出向建设单位领导表态:“我来!你把站前锁轨工期计划给我,能干的,有作业面的,我24小时连轴转!”
广铁电务处副处长在会上感慨地说:“关键时候还是通号冲在前面!”
130多个日日夜夜,程立华冲锋在前,率领员工披荆斩棘,实现了厦深高铁的“期到必成,成时必精。”
但是,他几乎拼尽了最后的力气,几乎把自己交给了厦深。他甚至在体症显危时倒在了现场。
就是在隧道贯通锁轨后日夜奋战的那段时间,程立华有半个月基本没睡。一天凌晨他在料库,两腿突然失去知觉,浑身出汗,全身无力,只能扶着墙撑着,手指连抽着的烟都夹不住。
管库员问他怎么回事?他以为是受风着凉或者休息不好累的,便回答说没事,一会儿就好了。
可后来一天犯2、3次,再后来又发展到4、5次。当时正值工程攻坚关键点上,为不影响士气,他强忍着不让任何人发现,有时不小心被人察觉,他总是以“嗨,没事,昨晚没休息好”敷衍回答。
一次,他在车上犯病,握在手里的手机突然掉了。“露馅”后他一再央求司机吴勇替自己保密。
这天,中国通号厦深四电系统集成项目部经理张振国和程立华一起现场督战高柱信号机移设,程立华再一次病发,一把抓住身边张经理的胳膊。
“怎么了,立华?”张总一下子紧张起来。
“您别动,我没事。”
“不可能,身体究竟怎么了?”
过了一会儿,缓过劲来的程立华无法应对张振国的一再追问,便小声地说:“我也不太清楚,最近总犯病。”
程立华家庭有高血压病史。他隐约担心自己是不是得了什么大病。可厦深重担压在身上,他顾不上多想。“当时我是一腔热血顶脑门了,什么都顾不上。真把我撂这了,只要厦深开通,我值了!”程立华说。有一次他躺在床上犯病,他怕再也动不了了,赶紧把衣冠整理好,用枕巾把脸擦干净,努力保持好自己的形象。
终于,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催促下,一次去厦深平湖南枢纽现场的途中,程立华被司机老吴“押”进了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
医院建议做核磁共振。但要提前预约、排队,大概一个星期。老吴提议先预约把钱交了,程立华坚决不干,拽着老吴走出了医院。
回到汕尾项目部后,老吴又偷偷跑到市第一人民医院挂号核磁共振。下午检查结果出来了,是高血压引起的瞬间症状。医生建议:注意输液调养,要休息好,控制血压。
可出了医院门,程立华就不顾医生的嘱咐,匆匆赶到汕尾站,直接上了联调联试轨检车……
有人不太理解程立华的行为,在机关坐得好好的,干吗要到现场去玩命?连生命本钱都不珍惜,到底图个啥?
程立华回答很简单:“就图厦深开通。开通不了,谁都吃不消!我绝不容厦深砸了通号的牌子,毁了第七项目部。”
纵观程立华的成长经历不难看出,他这种忘我拼搏忠诚企业的行为不是偶然形成,而是有着坚实基础的连贯性动作。
自通号工程局集团组建以来,全局干部职工为建设一流的综合性工程总承包集团而奋力拼搏,领导冲锋在前,队伍意气风发,形成奋发向上的良好环境。
在合武高铁施工现场,程立华不慎滑倒导致胫骨骨折。轻伤不下火线,他带领队伍连续大干48小时,完成六安站125根电缆进楼任务,这在当时施工环境下,业主、监理都认为是奇迹;奋战京沪高铁,程立华任六部副经理。他和刘志忠工班在天津西枢纽的高架桥上连续昼夜敷设电缆安装设备,同员工一起吃住在桥上,书写了“7天7夜不下桥”的壮举;吐库二线中天山隧道,程立华带领员工在风沙弥漫,没水没电的情况下,仅用半个月,就完成了22.5公里隧道线路,39个信号点施工调试任务。“一个星期不出洞”的故事感人至深。
还有在中南通道创造我国乃至世界重载铁路信号工程样板工艺;划圆全球首条环岛高铁载誉凯旋等等。程立华“黄沙百战穿金甲”,他用一颗火热赤诚的心和闪光的业绩,书写着对企业的忠诚和对祖国铁路事业的至爱。
程立华用两年时间把七部带成了通号工程局的标杆先进,项目部3名选手在2014年国家级职工技能大赛中夺取了信号工冠军亚军和第五名,分别荣获“全国技术能手”和“中央企业技术能手”称号。
七部“火”了。
程立华也“火”了。
他们在阔步前进中赢得了一连串的耀眼光环:兰州铁路局“优秀党支部”、中国通号“先进集体”、通号工程局“优秀党支部”;海南省“劳动模范”、天津市河北区“五一劳动奖章”。在中国通号首届“最美通号人”海选活动中,天津分公司干部职工一致推荐程立华为“最美通号人”清廉之美候选人。
现在,程立华的身体完全恢复了健康,厦深开通后再也没有发过病。目前,他正意气风发地率领七部员工为年底开通的海南西环保驾护航,并向石济客专和武汉地铁新战场进军。
雄鸡啼鸣,担负起天亮叫起的责任。
砖块造房,担负起挡风遮雨的作用。
桥的价值在于承载,人的价值在于担当。程立华就是一个勇于担当的人。勇于担当者即使没有成就丰功伟绩,也是真正的强者。
如果人生是一道彩虹,那绚丽的色彩就是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