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经济思想学习纲要

通号工程局集团两项BIM成果获奖

发布时间:2025-01-21 作者:仇海龙 马晓哲 彭桂武 来源:天津分公司 科技创新与信息化部 字号:

近日,通号工程局集团申报的《数字模型驱动的高速铁路信号三维可视化关键技术及应用》和《基于BIM的智能设计建造运维一体化技术在广汕高铁信号工程中创新与应用》,分别获得2024年度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24年湖北省第十二届建筑信息模型(BIM)设计竞赛基础设施类一等奖。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学技术奖是由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设立,面向全国交通运输行业的重要科技奖项,旨在表彰交通运输领域理论或技术研究达到一定水平,具有创新性和影响力,并取得经济和社会效益成绩的项目;湖北省“建筑信息模型(BIM)设计竞赛”由湖北省勘察设计协会主办,获奖项目不仅需要具备顶尖的设计水平,且需要在特定的设计类别中体现较强的代表性。

在《数字模型驱动的高速铁路信号三维可视化关键技术及应用》的研究中,建立三维可视化施工管理系统与BIM+GIS引擎集成应用实现了成本、安全、进度、技术、接口、调度、劳务、质量实名制等管理功能,为多源数据融合、多技术一体化应用提供了基础支撑,对提高高速铁路设计、施工和运维质量及效率具有重要作用,为实现铁路信号系统数字化、智能化、无人化及高效运行提供技术支撑。

在《基于BIM的智能设计建造运维一体化技术在广汕高铁信号工程中创新与应用》的研究中,以BIM数据应用为基础,以仿真验标协同管理为手段,实现了控制建设工期和节省工程投资、提升运维智能化的目标,为项目后期验收、审计、运营维护等阶段提供信息化管理手段。

为推进BIM相关工作,通号工程局集团积极研究快速建模方法,对于施工方案临时调整等情况,缩短模型调整周期,最大限度降低对施工进度的影响。同时,开展BIM综合应用培训,提高全体人员对BIM应用的认识,积极研究BIM应用创新点。此外,对项目部配备的专业BIM应用人员进行技术层面的培训,掌握一定的模型创建以及数据信息的处理能力,及时提供准确图纸及相关数据信息,根据施工经验及项目实际情况,共同参与模型构建工作。

工程局集团通过多个项目经验积累,形成了铁路通信信号施工阶段BIM快速建模方法,通过构建族库和典型站点模版,极大提升了BIM建模效率和质量。结合通信信号施工特点,构建程式化BIM实施和应用场景,提高BIM标准化实施和现场应用效果。针对工厂化施工新模式,充分BIM发挥了可视化特点,提前模拟和优化插接化方案、柜内工艺定型、室内整体布局、架间线缆排布方案,指导现场施工,达到一次成优、节约用料、节省工期的目标。

多年来,在BIM施工领域,通号工程局集团积极引进新兴科学技术,培养高精尖人才,着重推广BIM技术的应用,将BIM由施工技术应用逐步拓展到施工管理应用,由施工阶段扩展为全要素、全参与方、全生命周期应用及数据集成。在BIM团队的不懈努力下,现阶段已组建了700余项构件级单元模型组成的多精度模型族库,累计服务工程项目20余项,专业覆盖通信、信号、信息、电力等,根据项目特点进行重复调用,重复率高达80%。

BIM应用经过了京沈、京张、拉林、雅万、宣绩等几十个项目落地实施,已在通信信号专业走到了铁路行业示范应用的前列,应用效果质量得到业界一致认可。建立了技术中心和分子公司BIM建模人员两级组织,建模领域已覆盖通信信号、市政、房建、机电等专业。建成了业内首套铁路通信信号基础模型库,编制铁路通信信号BIM技术应用企业标准、参编行业BIM标准等,真正实现了BIM技术正向指导施工。在包括中建协、中施企协、铁路BIM联盟等被国内广泛认可的BIM大赛中获得了多项BIM大奖,同时BIM应用成果获得了股份公司科技二等奖。自主研发的一套通信信号专业模型库,取得了著作权保护,并把这套模型库集成到了国产软件中,积极应用国产软件进行工程建模与应用试点,推动建模国产化、扩大化和纵深发展,引领通信信号专业甚至是行业的发展。

下一步,通号工程局集团将高度重视技术研发和科技创新工作,进一步加大科研和BIM技术应用,将BIM轻量化、平台化研究与施工管理系统等有效融合,完善建模,提高精度,逐步实现标准化、批量化、规模化。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提升生产力与核心竞争力,为项目乃至企业的精益化管理、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技术支撑,为产业升级和企业发展贡献力量。

浏览次数:60返回顶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