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经济思想学习纲要

中国通号参建郑徐高铁正式开通运营

中国通号参建郑徐高铁正式开通运营

发布时间:2016-09-12 作者:魏腾飞 来源:北京分公司 字号:

9月10日,由中国通号系统集成通信信号系统的郑徐高铁正式开通运营。中国通号建设者历时三年,坚守打造最优高铁通信信号工程初心,以设计研发、装备制造和工程服务“三位一体”的一站式服务优势,用安全可靠的控制系统技术、精湛的装备制造水平和娴熟的技艺精雕细琢,兑现“期到必成,成时必精”的庄严承诺为郑徐高铁打造“智慧大脑”和“神经中枢”。

郑徐高铁全长361.94km,包括新建郑州东徐兰场、开封北、兰考南、民权北、商丘、砀山南、永城北、萧县北8个车站,18个中继站,3个线路所,设计时速350公里。中国通号以强大的技术服务和保障能力,设计研发、装备制造、工程服务三大板块高效协作、密切配合,旗下研究设计院集团作为集成商全面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北京、西安两大工业集团和电缆集团提供成套装备,通号工程局集团承担施工建设任务,中国通号“三位一体”的综合优势将郑徐高铁化为一件工程杰作展示在中原大地上。

图为技术人员正在测试轨道电路参数值

为了将郑徐客专建成让业主放心的精品工程,打造完美“神经中枢”,通号工程局北京分公司充分发挥技术优势、经验优势和工艺质量优势,严格执行技术标准、作业标准、工艺流程和卡控措施;严格执行质量自检制度,严格把关做到“一次成型”;严格做好成品保护和环境保护;改进推出了“小红帽”植栓法、“过桥式”布线法等工艺方法,成功克服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向建设单位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图为技术人员模板化施工

随着中国高铁路网的日趋完善,高铁站改作为“刀尖上的舞蹈”越来越考验实施单位的技术水平和组织能力。在郑州东枢纽改造中,项目涉及京广高铁、郑西高铁、郑开城际、郑徐客专4个调度台软件、4套TSRS软件、4套RBC软件和5台CTC站机软件修改等。包括郑徐客专在内的7条线路需要在郑州东枢纽交汇,要在这里实现软件接口、硬件接口和运行切换,每次实施如同给一名多脑同体的连体人做心脏搭桥手术,一旦出现问题将影响中国多条高铁客专的正常运营,对技术能力水平要求极高。

8月3日,经过中国通号建设者连续7个小时的跨昼夜奋战,郑徐客专引入郑州东枢纽的关键连接设备6#道岔插铺完毕,实现了郑徐客专与京广高铁、郑西高铁的牵手,实现了郑徐客专与京广高铁、郑西高铁、郑开城铁、郑机(郑州东至机场)城铁在郑州东高铁枢纽直接(不进站)互联互通,实现了我国中西部高铁和东部高铁的互联互通。中国通号在施工中攻坚克难、打造精品的突出表现,也多次受到中国铁路总公司领导以及路局、建设单位的认可与表彰。

图为技术人员在郑州东枢纽开通过程中正在安装转辙机

中国通号作为郑徐高铁全线通信信号系统集成和施工单位,凭借精湛的标准化施工工艺再一次闪耀全线,吸引人们的眼球,多次迎来徐州电务段、苏北铁路公司、连盐铁路监理单位等多家单位观摩施工工艺和质量,多次得到上海铁路局、郑州铁路局等相关单位好评,同时,也吸引了兄弟单位工程技术人员强烈的求知欲,纷纷前来取经。

“同样都是铁路施工,中国通号的施工工艺水平、施工质量把握、施工细节把控确实是处于施工领军地位。通过这次参观,我们也学到了不少。”连盐铁路四电联合体总工陈先伟观摩过后中肯地竖起大拇指。

“室外连接线计划好,用量长度一致,感观好”;“电缆标识牌采用塑粘,非常好”;“电缆成端、移频柜配线工艺确实下了功夫。”兄弟单位参观人员在对设备安装工艺、规范和细节进行充分交流的同时,纷纷用笔、手机、相机把精美的工艺和施工方法记录下来。

图为观摩团观看机房电缆槽布线工艺

在郑徐客专轨道板上每隔一段距离就会出现几顶齐刷刷“站立着”的“小红帽”。这些“小红帽”是郑徐高铁信号植栓施工的小创意,施工人员植栓时安置的“质量小卫士”,是中国通号员工在工艺创新方面的微小体现,“小红帽”工艺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返工率高的问题,还大大提高了植栓的一次成型率,达到了标准化施工的效果。同时,项目部在实施中推广应用的区间定测标识均采用蓝底白字贴纸,制作1:1的仿真实验模型,用PVC走线槽加工成绝缘桥架,在既有站过轨及电缆沟开挖过程中,采用编织袋防止道床污染。此外,项目部两项QC成果2016年获得全国质量管理QC成果二等奖。

图为“小红帽”

图为与徐州电务段技术比拼现场

作为我国 “四纵四横”客运专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展示中国高铁国家战略整体实力的关键项目,更作为承载“一带一路”的核心工程,郑徐高铁一直备受关注。此次开通运营是中国高铁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老百姓翘首期盼的一条大动脉。

郑徐高铁的正式开通运营,标志着郑州到徐州从此仅需1小时20分左右,较现有最快列车运行时间缩短1倍,中原与长三角之间的时空距离将大大缩短,不仅方便了中原西北部地区出行,更拉近了西北与华东的距离。

最后,让小编带领大家看看中国通号打造的郑徐高铁工艺吧!

职工心声:

1.王文宗 中国通号郑徐项目部信号施工项目部经理助理

在这段时间,我们挥汗如雨,日夜兼程,经受了各种考验。面对一次次艰巨挑战,我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中国通号的责任制中与奉献之美。

2.段丹龙  中国通号郑徐项目部信号施工项目部技术主管

郑徐高铁的标准高、卡控严、作为技术管理人员,我感觉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时刻都不敢放松警惕。完成郑徐高铁的建设任务的背后,我们经受了汗水的洗礼和困难的考验。

3.史建平  中国通号郑徐高铁项目部信号技术员

回想施工的日子真是五味杂陈,虽然辛苦,但我们乐在其中。我们在郑徐高铁留下的汗水,一定会让未来的我飞的更高。

4.李瑞敏   中国通号郑徐项目部通信施工项目部项目经理

工期的压力、技术的难题等都没有成为我和兄弟们的绊脚石。那些困难、辉煌、汗水现在已全部深深的烙在了郑徐高铁的里程碑上,这是我们铁路人的精神,也是我们通号人的情怀。

目前,中国通号已按照建设单位要求,组建了一支技术过硬、装备精良的技术团队,正在全线时刻监控运营初期的通信、信号专业基础数据,为郑徐高铁开通运营全程保驾护航。

浏览次数:1271返回顶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