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翎翕姐妹:
你们慢慢长大了,每天都有各种的问题,开始对世界充满好奇。今天妈妈决定来给你们写一封信,来回答你们最近问的几个“为什么”。
最快和最慢
“五一”节我们回爸爸的老家湖北恩施,因为高铁票紧张,我们一家人决定坐一次绿皮火车。坐惯了风驰电掣的高铁,坐上哐当哐当慢慢悠悠慢火车,你们俩感到格外新奇,一路上叽叽喳喳好不热闹。
翎翎你问妈妈,你们单位为什么不把这些火车都加速呢?
谢谢你,翎翎,谢谢你还记得妈妈给你介绍过的我们单位——“中国通号”:中国通号是专门研究中国高铁“大脑中枢神经”的企业,研发了目前世界上时速最高的火车,其中就有“复兴号”。为此,你还创作了一幅《复兴号飞驰》的美术作品。
十多年前,妈妈去昆明读书,坐的就是慢火车,要两天一夜36个小时,非常难熬。去年,我们一家去昆明度假坐的高铁,就只用5个小时。是习近平爷爷倡导的“交通强国”,是像中国通号这些企业的“大国工匠”,研发了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让我们祖国大江南北都变得交通便利,四通八达。
但是,我们依然需要慢火车。有些地方因为地质的特殊性,不适宜进行高强度的开发建设;有些偏僻的大山却因为需要发展,还离不开这种慢悠悠的火车。
在四川攀枝花,在湖南湘西,在贵州铜仁,都有一种慢火车,就像公交车一样,一两块钱的票价,能够短距离及时停靠,山窝里的孩子们可以坐着火车上学放学,农民伯伯们的猪羊鸡都可以带上火车去集市上买卖。下次啊,妈妈想请你再创作一幅《慢悠悠的扶贫列车》作品,可以吗?
大美乡村
亲爱的翎翕姐妹,最近爷爷奶奶回了乡下老家,外公外婆也计划要回乡下住,你们问,为什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那么喜欢乡下呢?
妈妈想对你们说,一个人,一生中可以去的地方有很多,但是可以回的地方,却只有一两个而已,这一两个地方就叫做——家。乡下,那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家”。
早在1992年,妈妈刚满8岁,我的爸妈也就是你们的外公外婆,历尽艰难在乡下建了一栋两层的红砖楼房。那时候妈妈老家的小镇上,还很少有楼房,外公外婆花尽了所有的积蓄为妈妈的童年提供了一个舒适的“家”。妈妈在这里度过的时光,留下来的记忆,就是妈妈的人生底色。
2020年秋天,恰逢翎翎你满8岁,外公外婆决定把20多年前的老房子推倒,重建他们颐养天年叶落归根的住所。乡下的房子很快要建好了,以后的寒暑假,你们可以在乡下的院子里奔跑撒欢,与花草树木、虫鱼鸟兽近距离亲密接触,也会为你们的童年增添缤纷的色彩。你们听了都欢欣雀跃,想必是非常期待的吧。
你们不是也很喜欢乡下吗?习近平爷爷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都爱“大美乡村”!
新时代的记录者
翕翕妹妹,最近你问起了妈妈的职业。你说,妈妈,幼儿园里小朋友的爸爸妈妈有的当医生、有的当警察、有的当老师,你是当什么的啊,你的工作为什么和他们不一样啊?
妈妈想了想,很自豪的告诉你:妈妈是一名党宣人员,是新时代的记录者和宣传者。而且,特别神奇的是,就像你们把水晶串成项链一样,生活把妈妈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经历也像宝石一样串联了起来,成为妈妈珍贵的人生财富。
10多年前,妈妈读完新闻专业毕业,到报社独立采写的第一篇稿子是扶贫公路。当时,在昆明寻甸绕了个山路十八弯,下车后头晕眼花心慌,妈妈连夜写下了《修的不只是路,通的不仅有车——昆明寻甸通乡油路工程侧记》,得到了报社老师的夸赞。
现在,妈妈在通号工程局集团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工作,这是一家从事交通、市政、房建的建筑施工企业,多年来为很多的贫困地区开山辟路、遇水架桥、修筑房屋、建设学校,为脱贫攻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和责任。
从昆明到长沙,从报社到企业,从关注,到见证,再到参与,虽然单位不同岗位不同,但妈妈一直都是新时代里的记录者、见证者、宣传者。
在现在的岗位上,妈妈曾记得,深秋夜深人静的时候,含泪记录过在中印对峙事件中同事们坚守西藏阿里机场的铮铮誓言;妈妈曾记得,天边泛起鱼肚白的时候,写完了宣传片里最后一句“尧里五桥款款而立,守护着麻阳城的光荣与梦想”;妈妈还记得,2020年夏天新疆封城抗疫的48天,每天转播着阿富准项目抗疫生产两不误的集中隔离场景……
以上这些,就是妈妈的工作,记录和宣传这些新时代的建设者们感人的事迹和故事。
亲爱的翎翕姐妹,爸爸妈妈给你们取的名字谐音“灵犀”,是希望你们两姐妹一直都能相亲相爱、互帮互助。
而我们的祖国其实也是这样的。快速发展的人们和稍微落后的人们、繁华的城市与安逸的乡村、忙碌的建设者和用心的记录者,都是同心同梦同行,共创共享共赢。
你们的妈妈:唐灿
2021年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