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阵子,看了主旋律电视剧《觉醒年代》,对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的那段历史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特别是剧中主人公陈独秀,他有血有肉,他脾气暴躁,他知识渊博,他性格偏执,但他为民的情怀和信仰坚如磐石。
陈独秀,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乃至中国近代史上,绝对堪称一个传奇!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启蒙大师、五四运动的总司令、共产党的缔造者和主要创始人,他的重要历史地位不容抹杀!他身上特有的风骨与偏执,虽然造成了他一生的坎坷命运,但今天看来仍让人肃然起敬!
1921年3月,中共一大召开前夕,作为中共早期党组织的灵魂人物,身在广州的陈独秀草拟了一个党章草案,拟采取中央集权制,寄给上海主持工作的李汉俊。李汉俊看后,认为陈独秀是想独裁,便也起草了一份主张地方组织分权的党章,陈独秀看了之后,大发雷霆,李汉俊也态度坚决,干脆连上海党组织的代理书记也不做了,改由李达接任。
1921年6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到达上海,在会见了代理书记李达和李汉俊后,即提出中国共产党应加入共产国际、并接受共产国际经济援助以开展党的工作,还毫不客气地向李达要工作报告和经费预算。
个性倔强的陈独秀认为,在筹建共产党的过程中,自己花费了巨大的心血,最后由外国人来主持和领导中共“一大”,觉得自己的人格尊严不被尊重,因而不愿意参加,便找了一个借口,称自己现已兼任大学校长,正在争取一笔钱款修建校舍,怕走后款项无法落实,未能成行。
然而,随着革命形势的急剧变化,陈独秀的思想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开始走上了妥协右倾的道路。1927年4月,中共五大在武汉举行,大会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一向温文尔雅的瞿秋白等人都直斥陈独秀是“抑制农村阶级斗争”,错误地规定农民武装“不可超出自卫的范围”,“不可有常备的组织”。会议还批评了陈独秀的家长制作风,明确规定实行民主集中制、设立中央政治局等。八七会议上,陈独秀被撤销了总书记职务。
1932年10月,在国民党巨额悬赏多年后,患病在家休养的陈独秀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被上海国民党当局逮捕,后送往南京老虎山模范监狱关押。国民党各界纷纷致电中央要求“严惩”、“处极刑”、“明正典刑”、“迅予处决”。不久,陈独秀以“危害民国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在狱中,陈独秀写下了《独秀文存》第九版,蔡元培亲自为这个在押犯人写序。
1937年,南京沦陷前,陈独秀被提前释放。胡适、张伯苓、周佛海、傅斯年等名流为其接风洗尘。席上,周佛海请陈独秀到国防参议会挂个名,可保后半生衣食无忧。陈独秀的北大学生、时任浙江省主席的朱家骅也禀承蒋介石的旨意,动员陈独秀出任国民政府劳动部部长,胡适让他去美国写自传的邀请,谭平山要他出面组织第三党的建议,均遭陈独秀严词拒绝。
几经辗转,陈独秀带着妻子潘兰珍来到重庆偏僻的江津县五举乡石墙村隐居,生活清贫凄苦、穷困潦倒。期间,叶青、朱家骅等人的赠款,蒋介石等从银行汇的钱他都一一拒绝了,说“无功不受禄。”
晚年的陈独秀以大量的精力撰述了文字训蒙的专著《小学识字教本》,但稿件送审时,教育部长陈立夫认为书名不妥,要陈独秀改书名。陈独秀坚决不同意,并说“一字不能动”,还把预支的8000稿费也退回去了。直至陈独秀因病谢世,该书仍未出版。
为答谢房主让他借住在该宅之情,陈独秀还利用在石墙院居住期间,校正整理了房主先祖杨鲁丞的许多笔墨。
名士就是这样,特立独行、我行我素,文人的风骨与偏执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从新文化运动,到五四运动,再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陈独秀都是当之无愧的灵魂人物,其命运虽然坎坷,但其卓越功勋将永载史册。